高台唱响产业振兴重头戏

张掖日报 2019-05-23 14:49 大字

本报记者周淑云

一个个“崛起”的合作社携手农户抱团闯市场、一项项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提质增效的原生动力、一批批绿色果蔬销往全国各地,农户从愁种愁销到种上“保收田”,从打工无门到家门口就业分红……高台县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在田畴沃野奏响了乡村振兴强音。

专业合作社:农企“抱团”拓富路

“去年合作社分红4000多块钱,在合作社打工挣了1.2万多元,还有自家养的羊牛,一年收入2万多块钱呢。”新坝镇新生村建档立卡户石兴海去年把自家的33亩土地入股到了村附近的奇峰马铃薯合作社,不仅不愁地里种啥,能不能卖出去,还当上了“股东”,变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因入股奇峰马铃薯合作社,生活、身份发生变化的还有合作社周边的211户农户;8个村1103户农户也因此种上了“保收田”。

地处祁连山浅山区的新坝镇,农户种出的马铃薯品质好、产量高,但由于打不开市场,货好却卖不上好价钱。针对这一情况,上坝村村民许国健在政策扶持下,带头成立奇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订单接管的方式与定西马铃薯研究所、陕西榆林大地种业等企业合作,解决了好货不好卖的难题。

“去年合作社纯收入100万元,建档立卡户分红12万元,入股社员分红26万元。”许国健表示,今年合作社计划把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亩,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再吸纳一部分建档立卡户。

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干部向烨明介绍,目前,高台县已有7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林果、土地等多个领域,2.5万多农户从中受益。县上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吸引广大农户大力发展以花卉、蔬菜、玉米制种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订单农业,实现了农民与企业双赢。今年,全县订单农业面积预计达32万亩。

新品种+新技术:农业增效农民富

“口感好、卖相好,而且含糖量高,在银川和兰州很受欢迎。”位于合黎镇八坝滩的新绿达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去年与省农科院合作对接,引进高端蔬菜品种,根据作物需求进行基质筛选、配方选择,达到定点定量、按需施肥的目标。同时,每座温室内均安装太阳能热水管,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温度,产出的瓜果蔬菜品质好、产量高,备受客商青睐。新绿达的运行模式在高台并非个例。

(转二版)

新闻推荐

高台 着力打造群众满意人社公共服务体系

高台讯(记者周淑云)高台县持续加强人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齐全、...

高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高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