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众手托起新希望 高台县实施困难家庭就业援助侧记

甘肃日报 2017-12-29 05:27 大字

本报记者齐兴福通讯员周淑云

今年以来,高台县把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作为精准脱贫、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举措,着力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就业帮扶、职业技能培训等就业托底工作,3054名贫困家庭劳动力走上了就业岗位,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家住高台县城的刘建梅夫妇由于身体残疾、年龄偏大,一直没有合适的工作,经济十分拮据。高台县人社局了解情况后,积极努力协调,将刘建梅安置到县社体中心体育馆当保洁员,每月拿到了2000多元的工资,家庭经济状况明显改善。

今年,高台县将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作为困难群众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开展了入户送政策、招聘送岗位、创业送服务的“三送”活动,收效明显。县里还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送岗”等专场招聘会活动,给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搭建供需平台,为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家庭劳动力推荐岗位,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结合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县里组织创业培训,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困难劳动力落实市场准入、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创业难题。

李文彪是城关镇新建南社区的贫困户,今年,在社区的帮助下,他被安排到家门口的公益性岗位上,做道路保洁工作。李文彪说:“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一份工作,有收入不说,日子也过得充实。”

像李文彪一样,通过公益性岗位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城镇困难人员在高台县已有800多人。为了解决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城镇困难人员就业,高台县结合实际,重点开发保洁、绿化、保安、社保协管员等公益性基层社会服务岗位,有效帮助城镇困难人员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日前,在高台县人社局的帮助下,刚刚在县人民医院结束见习工作的李静华,顺利与医院签订了劳动合同。李静华是一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毕业后因为没有社会经验,找工作屡屡碰壁。后来,经县人社局推荐,进入县医院见习,并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

近年来,高台县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帮助未就业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未就业大学生实现就业。2009年以来,累计安排3000多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了就业见习。为提升见习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技能,县人社局还免费为他们开展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并给每人每月发放1470元见习生活补贴,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见习实现就业。

新闻推荐

高台托底援助,让困难群众心里有“底”

□周淑云梁慧高台县着力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就业帮扶、职业技能培训等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托底工作,让3054名贫困家庭劳动力走上了就业岗位,实现了“造血式”扶贫。“就业帮扶让我实现了脱贫”...

高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