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
张志宏 子洲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依法治国方略,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亟须培养新时代公民的法律信仰,营造全民守法的法治氛围。因此,应当从教育引导广大公民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做起,让他们明白法律与生产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要进一步提升法律素养,做自觉守法的公民已是一种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的法律信仰者已是社会最迫切的需要。
笔者以为,要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公民勤学法。积极引导公民学习法律知识,懂得法律是国家产生后,用司法诉讼文明取代原始野蛮复仇的手段,用来解决人们之间的争端。法律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实施,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约束人们的任性,维护全社会的稳定。我国从春秋时期开始颁布法律,郑国的“铸刑书”是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在古代的中国属于人治,权大于法,皇帝凌驾法律之上,官吏贵族享有“八议”减轻处罚的特权。我国现在建成的法律体系,按法律效力可分为宪法、法律、法规三个层次,从法律内容上可分为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社会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七部分。“法治中国”可理解为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国家依照法律实施治理,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然我们要明白法律也有滞后性的弊端,就像生活中先有病而后制药治病一样。
二是教育公民能懂法。懂得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准绳,具体可分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两类。法律注重保护合法权益,对违法行为按照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又可分犯罪和一般违法两种,以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区别对待。通过法律惩处,让人们对法律产生敬畏,树立法治观念,紧绷守法的弦,知法而不犯法。行政人员在履行职权中,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执行,施行一事不再罚的行政处罚原则,既不能行政不作为,又不能行政乱作为,否则就会构成违法。司法机关的检察官和法官要做到公正司法,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捍卫法律权威。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是促使公民善用法。真正的法律信仰者,仅会学法懂法守法还是不够,要掌握依法维权的技巧,用好法律救济的手段。当自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心里首先要想到寻求法律保护,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作为公民处在不同的法律关系当中,要以不同的法律身份,采取民事调解、行政复议、经济仲裁、提起诉讼、申请国家赔偿等不同方式维权,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删减)
新闻推荐
11月16日,子洲县的丰女士(化名)在抖音上点击投资理财广告被骗1.6万元后,求助“网警”又被骗人民币4.68万元。据了解,丰女士在...
子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