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齐鲁医学 汇聚磅礴发展力量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文化建设纪实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出征仪式
陈雨历在病床上为患者看片子
医院效果图
国内一流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山大二院,不辱使命”。2月9日,在济南遥墙机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山大二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员的口号响彻大厅。铮铮誓言,字字千钧,凝结成坚如磐石的必胜信念。31名医生、100名护士火速集结,整建制出征武汉,这已经是山大二院派出的第四批援鄂抗疫医疗队。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在不断发展中逐渐积淀形成了以“老齐大精神”“新三甲精神”和“援子洲精神”为特色的“二院精神”。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员们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主动请战,逆行湖北,正是“二院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作为山东省仅有的两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医院之一,作为百年老校山东大学的附属医院,山大二院是全国第一家通过新版等级评审标准的三甲医院,2019年又入选国家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员单位,为充分发挥区域内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搭建了重要平台。肩负着山东人民的健康强国梦,山大二院坚守质量与安全的生命线,立足国家级平台、项目、成果等资源优势,以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大医精诚的情怀,积极发挥区域医教研辐射作用,引领山东,辐射全国。
将“仁爱求真”的老齐大精神,内化成医院的文化标记和前进动力
齐鲁医学源远流长,在中国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源头,在医学界素有“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北协和”的美誉。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864年的登州文会馆。
筹建于1986年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是齐鲁医学这棵“老树”上萌发的“新枝”,汲取厚重历史的营养,沐浴新时代的雨露,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潮中茁壮成长。一批年轻的创业者白手起家,一批知名的齐鲁医学大家王树春、郝芳芝、陈雨历、张庆林等教授来到山大二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植根厚土,志在高远,在一片藕田池塘上建设起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医院。以“仁爱求真”为内核的“老齐大精神”,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又在一代代的言传身教中,不断传承发扬。
德艺双馨的陈雨历教授是全省第一位小儿外科博士生导师,在小儿外科特别是大小便失禁领域享有国际声誉。耄耋之年的他,一直躬耕于临床一线。对克罗恩病患者的救治,更让人感受到他作为齐鲁医学专家的大医风范。
克罗恩病,被业界人士称为“绿色癌症”。它病因不明,会反复发作,要终身吃药,随时会出现并发症,严重时甚至要带着粪袋生活。14岁的小琪(化名)饱受克罗恩病的折磨。在多次求医无果下,小琪一家慕名找到了陈雨历教授。因为小琪一家辗转打听到,陈雨历曾经在20年前有一个比较成功的病例!面对患者绝望的求助,陈雨历细细回想,多次推敲,最终认为,促使其“治愈”的原因是双氧水灌肠的应用。“这是一种治疗严重便秘的方法,我也是从护士那里学来的。”陈雨历如是说。治疗时,陈雨历选择合适的用量和浓度,用双氧水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小琪的排便问题得到改善。2019年12月18日,治疗近一年后,小琪来院复查,肠镜下已找不到病理表现。“这意味着小琪的克罗恩病治好了,但是是否会复发、能否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也有待于长时间论证和研究。”陈雨历深情地说,“我这一生最宝贵的,是我的患者和我的小儿外科”。
医院的产科分娩量一直居驻济综合医院之首,危重症产妇救治成功率也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妇科是全国第四批原卫生部腹腔镜技术培训基地,在全国居于先进行列。而这一切的发展离不开妇产科开拓者孙嘉珍教授的全心付出。1997年山大二院开诊,已近退休年龄的孙嘉珍受命担任妇产科主任,一路披荆斩棘,开疆拓土,让医院妇科、产科各亚专业初具规模,声誉鹊起。到徐永萍主任接过接力棒,山大二院妇产科在省城同行中一路高歌猛进,迅猛发展。
2011年的一个深夜,一位双胎、试管婴儿、怀孕36周的高龄孕妇在家里破水,突发羊水栓塞,被送到医院。这是一种致死率高达百分之八十的急性病症。当时孕妇已昏迷,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很低,脸呈紫色,生命垂危。徐永萍接到电话睡衣都没换,飞奔到医院急诊科。就在这时,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瞳孔散大,她当机立断——来不及送手术室了,就地剖宫产,心肺复苏不要停!2分钟后,孩子出生了。因为羊水栓塞往往会快速继发DIC大出血,她斩钉截铁下令:“快速切除子宫!”子宫圆韧带一断,奇迹发生了,产妇血压回升,瞳孔回缩,生命体征恢复平稳!这一例成功的救治背后,不仅体现了山大二院人冷静准确的判断和自信高超的技术,更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敬业和担当。这位无数次救产妇于危急的“送子娘娘”,更是一位温润如玉的仁爱医者,每次门诊要接诊100多人次,每次孕检完她都坚持弯腰扶起孕妇,一扶就是30多年。简单的动作,传递的是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纵世事更迭,千变万化,传承之薪火生生不息。秉承“仁爱求真”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山大二院人继往开来、奋勇前行,书写着新时代医疗发展的新篇章。“历经百年洗礼,‘仁爱求真’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品格已经内化为山大二院人深厚持久的精神动力和鲜明独特的文化标记。”山大二院党委书记袁魁昌说。
以“敢为人先”的“新三甲精神”,向“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学中心坚实迈进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方能勇立潮头。年轻的山大二院,不缺的是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敢为人先的气魄。
2011年,原国家卫生部启动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与以往不同的是,新“三甲”的评审标准条款多、要求高、难度大,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再难,也要向前冲!”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迎难而上,在全国率先通过新标准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2017年,医院又率先通过国家级评审专家的评审,为全国医院创建“三甲”引领了方向,树立了标杆。“新三甲精神”成为山大二院人敢于拼搏、敢为人先的生动写照。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山大二院高瞻远瞩,在全国较早提出“医养结合”理念和模式,于2016年托管运营济南善德养老院,2017年在医院开诊20周年之际开设南部院区,医养结合运营模式迅速落地生根,获评省内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和国家卫健委重点建设项目。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国家战略,2020年1月,医院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先行区合作建设一座公立三甲综合医院。在不动声色中布局济南南北,加上不断强化的中心院区,山大二院的战略布局已初见雏形。
学科强则医院强,学科兴则医院兴,专科水平决定了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2019年11月10日,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推出的2018年度《最佳医院排行榜(综合)》《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及七大区专科声誉排行榜正式发布。山大二院检验医学跻身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第十四位,传染感染科(感染/肝病科)、康复科、检验医学和变态反应四个专科进入华东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医院排行榜”从专业角度反映了中国医院学科建设的水平。“入选榜单是社会和国内同行对山大二院医教研水平的认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夯实专业发展基础,增强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医疗服务。”感染肝病科主任王磊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年轻的山大二院,正是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就打开了局面,扩大了影响。
介入医学科在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后,已在业界享有极高声誉。科主任李玉亮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牵头制定了《CT引导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中国专家共识》,“经上腔静脉途径碘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癌”更是填补了国际空白,有效地提高了纵隔淋巴结转移癌的局部控制率。在山大二院,碘125放射性粒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癌等恶性肿瘤,取得了很好的局部控制效果。特别是在CT引导胰腺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方面,山大二院介入医学科积累了国内单中心、较大宗的病例数,经验丰富,在肿瘤局部控制和症状缓解方面疗效显著,成为全国六家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培训基地之一。
此外,许多尖端治疗手段也被山大二院掌握并应用于临床。比如,VA-ECMO治疗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俗称“人工心肺”。由于技术复杂,每年山东省仅能做二三十例。而山大二院正是掌握这一“硬核”技术,把33岁的王先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一度以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的王先生,因重症肺炎、重症心肌炎,转诊到山大二院重症医学科并被确诊为死亡率极高的爆发性心肌炎、重症肺炎、心源性休克。经过呼吸机辅助通气、CRRT、升压药等积极治疗效果不佳后,重症医学科马承恩主任在多学科会诊后决定立即实施最高级生命支持治疗——“人工心肺”治疗。经过五天五夜的奋战,王先生的心肺功能、脑功能逐渐恢复,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最终痊愈出院。
积少成多,滴水石穿。近年来,山大二院成功完成国际首例采用3D技术打印人造低龄儿童的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山东省首例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以及胃肠外科难度最大的手术——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全省首台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TiRobot系统在山大二院的启用,开启了山东省骨科智能时代。手术切口从二十多厘米到几毫米,从凭经验判断病灶到“透视眼”一击命中,从大量出血到出血量不足10毫升——智能化、微创化、精确化,是骨科机器人给患者治疗带来的弥足珍贵的改变。一次次里程碑式的节点,走下去就是一条医院创新发展之路。正是这些“首创”“首例”,让山大二院始终处在行业的“第一集团”,推动医院技术、服务、管理稳步向前发展。
“我们走过的路,从来不缺乏第一。未来,我们还将迎来更多的第一,它们将继续由山大二院人共同创造。”山大二院院长王传新自豪而充满信心地说。逐梦前行,只争朝夕。如今的山大二院,紧盯国际医学科技前沿,立足委属三级甲等医院“国家队”的功能定位,围绕急难危重患者救治,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学科,大力引进吸收新兴技术,打造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布局合理、部分学科引领全省的优势学科集群,在科研、人才、学科建设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让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成为医院跨越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向“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学中心坚实迈进。
弘扬“尚义担当”的“援子洲精神”,“有温度的医院”成为山大二院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君居黄河前,我居黄河尾’,黄河母亲把济南、子洲两地凝结到一起……”2016年6月30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部署,山大二院开启了“一年一轮换,一帮帮五年”的陕西子洲定点帮扶。到如今,已先后有四批帮扶队员在子洲开展工作,他们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满腔的服务热情,在黄土大地的皱褶里镌刻下一个个充满人间大爱的感人故事。“子洲县人民医院在山大二院对口帮扶下成绩突出,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提升了自身‘造血’能力,碰撞出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的新火花。”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对山大二院的援助给予充分肯定。而崇德尚义,对生命健康义无反顾的责任担当,也是山大二院人铭刻在心的精神实质。
从2013年至今,山大二院自费组建“光明行”团队,足迹遍布青海、山东革命老区、陕西、新疆等地,总行程达到5万余公里,累计圆满完成近千例白内障手术、手足畸形手术、脑瘫手术,无偿捐赠价值几十万元的医疗和教育物资。
2019年8月20日上午11点,本是要去德州庆云转运早产新生儿,途中却遇到严重车祸。紧急时刻,在得知需要转运的新生儿病情平稳可控之后,医生王亚云和护士黄佳乐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当机立断将新生儿转运车“变身”急救车,第一时间将车祸伤者及时送往山大二院抢救。安置好伤者后,救护人员再赴庆云县转运新生儿;
2018年3月19日,79岁的小儿外科教授陈雨历,在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4天,正处于绝对卧床的关键期,便躺在病床上为远道而来的患者“阅片问诊”。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只有拿病人当亲人一样对待,你才能更好地负起那份责任。”
2018年9月,刘中浩、杨玉海自告奋勇,加入中国第十七批援塞舌尔医疗队……
心怀光明、温暖前行。从子洲到华池,从喀什到乌鲁木齐,从齐鲁大地到异域他乡塞舍尔,山大二院的医疗团队踏遍千山万水,传递责任和健康。从千万次弯腰的坚持,到800元救命钱的8年情谊;从一万次不间断不放弃的按压,到住院老人为大夫慈母般的贴心缝补;从最美列车医生,到齐鲁健康卫士……善行义举背后的温情与善良,正是山大二院人渗入到骨子里的大爱印记。一帧帧暖心画面,让“有温度的医院”成为山大二院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当新冠病毒席卷而来,英勇的山大二院人再次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国家有难,义不容辞,有召必应!”“我身体素质好,临床经验丰富!孩子大了,父母身体健康,没有后顾之忧!我报名!”“我主动请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当得知要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后,大年三十,山大二院微信群里热血沸腾,短短几个小时400多人主动请战,进军疫情风暴中心。
1月25日正月初一,第一批4名援湖北医疗队紧急出征;28日正月初四,第二批3名医疗队员出征;2月2日,第三批7名医疗队员出征;2月9日,山大二院131人组成的国家医疗队整建制出征,次日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这是一支实力强劲、专业齐全、医护配合默契的精锐之师,这是携带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ECMO(俗称“人工肺”)等医疗设备的“硬核”之师。截至3月18日,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前两批医疗队进驻的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已顺利实现患者“清零”。第三批队员和国家医疗队队员仍奋战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在防疫战线上发挥“国家队”医院的技术优势,展现山大二院人的家国情怀,贡献山东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有一种担当是与生俱来的,是源于骨血的。在山大二院人骨子里,初心始终不变,使命永远在肩。
“如今,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传承百年齐鲁医学的基因,将‘二院精神’发扬下去,在守护国民健康事业的道路上,坚定步履,铿锵前行!”袁魁昌的话掷地有声。
本报记者 时伟 通讯员 张静
新闻推荐
本报榆林讯(吴芳记者刘美)阳春三月,走进子洲县砖庙镇曹家沟村的有机蔬菜大棚里,一株株青翠欲滴的秧苗上挂满了西红柿、辣椒、...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