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变“风景” 子洲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纪实

榆林日报 2019-09-24 09:51 大字

暖泉沟的矿泉水热卖 知名品牌“老干妈”原料产地魏丽娟摄 水厂采用高端先进的设备 香菇产业发展壮大 魏丽娟摄 安家岔村的新羊场 魏丽娟摄 分红大会 果树专家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

本报记者魏丽娟 通讯员姚磊 张行

大理河畔,圆溜溜的土豆、绿油油的蔬菜,一箱箱装上运往城市的卡车;山峁之间,成熟的山地苹果露出笑脸,香菇、黄芪、萝卜……各种各样的新奇产业在子洲大地上大胆实践,农民的腰包不断鼓起来。

在向脱贫摘帽发起冲锋的战场上,曾经村集体经济一度基本为零的子洲乘势而起,多方筹资破难题,不搞“盆景”造“风景”,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搞活集体经济,全县88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全部清零,148个养殖业、特色种植、加工业等村集体经济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产业效益逐渐递增,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A、村村有经济 人人有收入

干净整洁的水厂,高档先进的设备,训练有素的员工,这是记者在砖庙镇暖泉沟村看到的景象。

沟壑纵横的大山里,暖泉沟村集体经济建设的水厂刚刚运营2个月,就已经卖出了10多万元的水票。“我们村立地条件差,以前客商来考察都直摇头。如今,有了村集体经济,我们脱贫致富的底气足了。”暖泉沟村党支部书记呼文义说。

“水厂吸纳贫困户入股80户,解决了7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2019年每户能增收1300元。”呼文义介绍,下一步,暖泉沟计划建鱼塘、办农家乐,力争让偏僻的山村红火起来。

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是子洲大部分乡村面临的难题。“一片黄土一口窑,这是很多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村子缺资金、缺能人,只有依靠村集体经济,才能有健康长久的发展。”子洲县副县长武静讲道。

2018年以来,子洲县从脱贫攻坚的高度,谋划部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在深入调研解剖“麻雀”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到户产业项目、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领导干部包抓村集体经济项目责任制》《关于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补充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乡镇考核范围,每个乡镇打造至少2个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

为保障项目运营健康有序,子洲县成立了“三变”改革培训工作专班,划片包干,对所有乡镇、村进行政策培训。建立项目监管机制、绩效考核奖罚机制,明确村“两委”干部的项目监管责任,按月公示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收益与村“四支队伍”绩效工资挂钩。

项目运营模式和带贫机制密切相关,根据脱贫退出实际,各村原则上2021年前,按照村集体、贫困人口、全体股民5∶4∶1的比例进行分红;2021年后,按照村集体、全体股民、当年特殊扶持户5∶4∶1的比例进行分红。在县农经站的指导下,各项目村“因项目制宜”,制定了理事会职权、理事会成员分工、理事长职责、监事会职权、监事会成员分工、财务管理制度、股民认定及分红办法、监督奖惩制度及项目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实行上墙考核管理。

B、多方来筹措 小钱办大事

“钱从哪里来?”是很多县脱贫面临的共性问题。2019年,子洲县统筹整合苏陕协作资金、国家卫健委“暖心”资金等约1.2亿元,投入村集体经济项目,用于发展壮大村级产业。资金下达后,被量化为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的股金,让其享有股份权利,后续按股比获得收益。截至目前,已下达资金1152万元。

淮宁湾镇安家岔村羊子养殖项目就受益于此。2019年,国家卫健委的帮扶资金让贫瘠的安家岔村看到了希望:该村羊场建成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设计规模450只,目前存栏220只。“村民自己投资肯定会担心,现在好了,农民提供土地,政府帮忙建起羊场。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大家就都积极加入进来!”村长安宏建介绍说,羊场入股324户921人,吸纳了村子所有贫困户,最初几年每年能分红800元,随着羊场发展,后期分红会更多。羊场还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种子,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秸秆和饲料,带动脱贫的示范引领作用已经显现。

全县279个行政村,一年多时间,计划170个村建立村集体经济,这一民生大手笔,对子洲来说,不仅要盘算“钱从哪里来”,还要考虑“钱要如何花”。

武静告诉记者,子洲县明确要求,村集体经济项目基础设施费用不超总投资的20%,村集体经济项目保底收益是总投资的8%。项目建设把属于村集体的闲置房屋、设备等财产性资产入股到项目,指导乡镇利用废弃旧学校、旧厂房、旧窑洞建设集体经济项目,把主要资金用于种畜、饲草、种子等,用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利润。

据统计,全县有45个集体经济项目利用废弃旧学校、旧厂房、旧窑洞进行改建、修缮利用,仅此一项较新建节约投资近1000万元。

子洲县科学研判,各级全面盘点乡村资源,深入挖掘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发展,针对农村劳动力弱、土地撂荒等县情,产业向种养业倾斜,推行适度规模,发展湖羊和白绒山羊,形成了“南绒北肉”的格局,目前全县羊子40多万只。同时,坚持果业和羊子产业“两条腿”走路,形成“种养循环”,走高端有机水果的路子,全县山地苹果22.2万亩,产值9亿元。

目前,131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已经运营,15个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个项目在建,村集体经济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C、创新模式多 “造血”致富忙

提到“红九九”“老干妈”,食客们都非常熟悉。不为人知的是,子洲县马岔镇吴岔村就是它们的原料产地之一。

2018年底,吴岔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西安秦椒公司合作,采取“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模式,第一次试种200亩秦椒2号辣椒。企业负责提供种子、技术,并帮助销售,村民发展产业没有了后顾之忧,还能就近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了双赢。如今,120吨辣椒丰收在望,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串串”。

吴岔村的尝试仅仅是子洲各改革村模式中的一种。一年多来,由于各村村情、村班子力量参差不齐,为避免“不会干、干不好”的问题,子洲县各乡镇结合实际,逐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运行模式,有效增强了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提高了村级组织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

李孝河便民服务中心采取“分户养殖”模式,通过集体购买种畜,分发给具有技能的农户养殖,养殖户每年向集体返还牲畜,有效激发了农户内生动力,减少厂房及基础设施投资;老君殿镇实行“强村带弱村”模式,根据村情,强村与弱村利用乡镇内成熟的旧羊场进行联村养殖,按照1∶1的比例投资分红,两村各派人进行监管运营,提高了经营效益,减少了基础投入;周家硷镇采用“房东经济”模式,贫困村与企业合作,村集体建厂,企业承包,签订风险防控合同、利益分配合同,村集体固定拿租金,保证了利益分红。

“盆景”变“风景”。一年多来,子洲县立足自身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加大产品质量建设和品牌营销力度,不断开拓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建立起像现代企业一样的管理、决策、财务和运行制度,实现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狠抓技术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培养一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土专家和小专家”,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如今,村集体经济建设为脱贫攻坚顺利推进铺好了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子洲大地一派新风貌、新气象。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退伍不褪色! 退伍军人高速路上救人,战友点赞

华商报讯(记者田睿实习生李宇欣)中秋节回家路上,一辆大货车在高速路上侧翻,司机被困,退伍军人蒋天浩帮忙把司机救了出来,战友知...

子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洲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