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死者言,维生者权 记榆林法医战线二十七载默默耕耘“老黄牛”杜成祝

阳光报 2018-12-26 01:01 大字

阳光讯(记者 白璐璐 实习记者 钟方东 通讯员 韩露萍 文/图)28年他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法医岗位上不断奉献,为死者言,维生者权。2008年以来,他主持一般案件检验鉴定1000多起,重大、疑难案件检验鉴定300起,出具各类鉴定书1300多份,未出现任何差错。他就是榆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医——杜成祝。

杜成祝,男,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陕西省子洲县人,1991年从事公安刑事技术法医工作,现任榆林市公安局主任法医师。先后荣获省厅授予的专业技术三等奖一次、先进个人称号奖励两次;2017年3月荣获“2016年度全市公安刑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4月被榆林市委政府评为2016年度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2017年12月被榆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荣获“第五届榆林好人最美警察”称号。获得个人三等功三次,受到嘉奖多次。“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他从警路上的真实写照。

 抽丝剥茧还原案件真相

法医工作条件异常艰苦,而杜成祝总是身先士卒,细致入微地按法医检验鉴定的要求进行工作,紧盯每个环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为了让法医鉴定工作能更好地服务于侦查破案,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守候在实验室,上百次甚至上千次地对血痕、精斑、毛发、唾液等检材进行试验,从中掌握各种不同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他用1%的蛋清薄膜解离试验,能测定长仅1~2cm头发丝的血型,特别对水洗、陈旧微量物证检材的检验也有较深的研究,为进一步进行DNA检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杜成祝始终坚持法医工作服务基层,服务实战的宗旨,为侦查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仅2017年,杜成祝主持一般案件检验鉴定104起,重大疑难案件12起,其中96份鉴定书被法庭采用作为审判证据。

恪尽职守探寻蛛丝马迹

法医专业检验鉴定结论直接影响案件的定性、伤情程度和死因的确定,在对待每个案件时,杜成祝总是倾其所能,精益求精,努力做到结论科学准确。2012年10月,榆林市南郊野外发生一起抢劫强奸杀人案,由于案件现场条件特殊,案件一开始便陷入僵局。杜成祝坚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在细节中找到突破案件的线索。他将血痕、精斑预试剂盒带到现场,对可疑斑痕逐一进行筛选,又将筛选出阳性检材带回实验室,用抗人血红蛋白试剂条、抗人精试剂条进行确证试验,后将筛选检材做DNA检验,最终锁定犯罪分子,成功地破获了案件,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

尽忠职守,从不懈怠,杜成祝以高度的责任心十年坚守,破获幼女被奸案。2006年7月,子洲县某乡镇发生一起户外幼女被奸案,经现场勘验发现、提取了一根带毛囊的毛发,经DNA检验,认定为犯罪嫌疑人所留,由于缺乏其他证据支持,此案一直悬而未破。杜成祝从基层调到市局后,他始终每年在DNA数据库进行查找、比对,终于在2016年7月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十年的辛苦给受害人家属和群众一个交代,再次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真谛。

老骥伏枥创新壮心不已

从警以来,杜成祝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钻研学术,先后在全国性法医学学术刊物《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论文集》《法医学理论创新与实践》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2012年《刀刺伤至脊髓损伤并颅内积气一例》被《中国法医学杂志》发表,2014年至2017年《骨骺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案例》《案例分析》《一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遭受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多因素参与的死亡案例分析》《一例人工晶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一例颈部刀刺伤的法医学鉴定》先后被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录用。2014年《非典型扼颈致死一例》《心脏刀刺伤行为能力分析一例》《骨垢损伤后法医学鉴定一例》被第六届全国公安系统法医学论坛《法医学理论创新与实践》收录。

在二十八年法医工作生涯中,杜成祝甘当一名默默无闻的老黄牛,攻坚克难,在汗水和坚守中抒写着对党、对人民、对工作的无限忠诚。

新闻推荐

微镜头榆林46岁医务工作者李源: 当年小山村医疗落后贻误病情无奈休学

“以前家里穷,大多数家庭都节衣缩食,穿戴也很简陋。那时候家里姊妹多,老大的衣服穿小了给老二,老二给老三……补丁衣服还要继...

子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洲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