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主动仗 抗洪有底气 子洲县2018年防汛应急演练侧记

榆林日报 2018-05-29 01:33 大字

严阵以待 转移灾民 安全撤离 救治受伤人员 领取食物 封堵苏渠 解救被困群众 消毒防疫 冯家沟排洪洞建设现场

文/本报记者魏丽娟 见习记者王红霞 通讯员杜娜 图/艾朵朵 何亮 叶春瑞

2017年,“7·26”特大洪灾给子洲县带来重创。5月24日,在主汛期即将来临之际,子洲县举办2018年防汛应急演练,模拟县域内发生强降雨、主要河流水位超警戒线,对信息传递、会商研判、决策指挥、抗洪抢险、撤离转移、救灾安置等环节进行演练。一个个场景中,干部群众忙而不乱;一幕幕画面里,科学救灾有条不紊……这场惊心动魄的演练,让子洲干部群众增强了防御洪水的底气,掌握了防汛抗洪的主动权。

应急抢险:

精准决策 迅速应对

上午10时,演练活动正式开始。一通气象部门打给子洲县防汛办的电话揪着大家的心:“这里是县气象局,未来6小时我县降水量将达到80毫米以上,有可能出现河水上涨乃至山洪暴发的情况。”

根据降水信息的不断变化,按照县城防汛应急预案的程序,子洲县精准决策,启动Ⅱ级防汛应急响应,拉响警报。灾情就是命令。接到险情通知后,公安、武警、消防官兵神速出击;县机关单位干部职工迅速行动,纷纷成立抢险应急队、志愿服务队奔赴灾区开展紧急救援;物资运输车、抢险救援车同步出发,第一时间投入到抗洪抢险战斗中。

苏渠高速路口一头连着大理河,一头连着县城,为防止大理河洪水倒灌侵入县城,按照指挥部的命令,交通治安组拉起警戒线,对过往车辆和群众进行疏通疏散。由官兵组成的应急救援组到达后,立即制定了“沙袋填充、全面封控”的抢险方案,1台装载机不断运送砂石,官兵们扛着沙袋一路飞奔,手传手、肩并肩把沙袋填入通道口,垒起一道防护墙,行动果断,处置迅速。

转移群众:

齐心协力 有序撤离

这时,接到二片区负责人报告,旧物资公司家属楼发生内涝,必须立即转移。现场指挥长命令:二片区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医护人员迅速前往该处转移群众。

记者看到,社区负责人通过手持喊话器、手摇报警器、铜锣等发布预警信号,铲车到达现场疏通道路,医护人员也携带急救用品和轮椅赶到现场。撤离转移组挨家挨户敲门,逐家逐户做动员,告知群众转移路线,要求紧急有序撤离。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由公安民警背出,邻里们互相扶助,老幼妇孺在青壮力量的帮助下先走,按照指定路线撤离危险区。

在群众转移的同时,转移撤离组不停歇地搜寻未撤离人员,对整栋楼进行排查,呈现出同心同力抗洪抢险、邻里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

抢救被困人员:

专业营救 化险为夷

排查时,撤离转移人员发现一名妇女晕倒被困在二楼,无法逃生。指挥部迅速下达命令,消防车和医疗车火速赶往。到达现场后,消防官兵很快锁定被困人员位置,并制定好救援方案。由于一楼已被洪水淹没,消防官兵架设云梯,依次熟练快速地通过,最终到达妇女所在位置。

消防队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名消防员找到支撑物,系牢绳索,为下一步通过云梯做足安全准备,另外两名消防员帮助被困妇女穿上救生衣,并用绳索系在一名消防员身上。准备工作就绪后,消防员背着已经无意识的群众,缓慢有序通过云梯,一根细绳系着两个人的生命,最终被困妇女营救成功,送往医院。整个过程仅仅几分钟时间,消防官兵无畏危险,用血肉之躯护卫百姓安全的一幕,令所有人动容。

人员安置:

安抚情绪 提供保障

被解救的群众很快撤离转移到临时安置区。在安置区,后勤保障组已经搭设好安置帐篷,医疗卫生组建起了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安置区进行消毒防疫,对受伤群众展开问诊治疗,为受灾群众发放矿泉水和食物,安抚群众情绪。受灾群众从最初的恐慌逐渐转为镇定。

随后,险情得到控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由Ⅱ级防汛应急响应降为Ⅲ级。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天气晴好,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实时宣布解除Ⅲ级防汛应急响应。至此,各演练科目全部顺利完成。

全民备战:

练兵强能力 心中有底气

米艳荣是本次参加演练的旧物资家属楼居民,也是去年的受灾户。谈到参加演练的原因,她激动地说:“去年毫无防备,当时好多人还在睡觉,不当回事。这次参加演练,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以后再遇到洪水,就有了底气,不会光着急害怕了。”

副市长马秀岚全程观摩演练,她说:“参加这次演练观摩,心情非常沉重,仿佛‘7·26’就在眼前。在汛期即将来临之际,子洲县举办防汛演练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避免破坏性灾害再发生,提高干部群众防汛自觉意识和面对洪灾的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子洲县暴雨洪涝灾害呈突发频发态势,防灾减灾形势严峻。据气象、水务部门的分析预测,2018年子洲总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平均偏多三至五成,防汛任务极其艰巨。

子洲县长叶庆隆表示,此次演练是对子洲县防汛抢险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对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实践操作的一次大检验,对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一次大练兵,对提升应对防汛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指挥决策能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子洲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市水务局副局长马彦喜在点评中指出,子洲县防汛应急演练活动很成功,体现了子洲特点、重点、难点;程序规范,贴近实战,体现了科学救灾的要求,检验了子洲防汛抗洪的能力,为各县市区防汛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关链接:

子洲积极备汛补齐防汛短板

子洲县举行2018年防汛应急演练,是在系统总结去年“7·26”特大暴雨洪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展的,像这样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其他行动也在子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今年是子洲县灾后重建的第一年,防汛工作尤为重要。今年以来,该县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特别是针对去年“7·26”特大暴雨洪灾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提前部署,主动应对,查险补漏,认真整改,取得了很好效果。

该县审视县城防洪体系的“短板”、科学研判,聘请专家组成灾后重建顾问团,按照“系统治水,柔性治水,优先生态,综合治理”的思路,开展灾后重建科研、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全面提升灾后防洪体系建设水平。

县城大理河段的综合治理,是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县城安全度汛的关键。该县从堤防建设、阻洪漫水桥拆除、跃进渠改造等多方面综合发力,切实将县城防洪能力标准提升至30年一遇。目前,县城大理河段已完成水毁堤防修复120米,新建堤防2.1公里,清淤11万方,拆除了大理河城区段7座阻洪漫水桥。至6月底,将完成新建堤防1.75公里,改造跃进渠。如今,新建或者加固维修的绵长河岸大堤,重新为县城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何家沟、冯家沟、小河沟是子洲县城三条主要排洪渠道。去年“7·26”洪灾后,该县启动城区“三沟”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清淤、改造排洪洞、修复河堤等,着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三沟”约承担着县城80%的泄洪量,工程的全面完成将为县城安全度汛提供重要保障。

子洲县还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县城防汛报警系统,在原有2台人防警报的基础上新增8台,夯实防汛工作职责,将县城各主街道划分为8个责任片区,各负其责,全面落实“河长制”,对全县15条重要河流实行“一河一策”。此外,该县加强流域、河道生态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扎实做好防汛抢险工作。

如今,经历过水患后,子洲县上下一心,对防汛的认识提高了,科学防汛的能力不断增强,灾后重建的子洲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子洲县今年新栽核桃2万亩

本报通讯员杜娜乔飞摄影报道今年,子洲县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精选品种、严格标准、规范栽植...

子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