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一家不等不靠贫困户勤劳走上致富路
高国精心饲养奶牛,努力过好光景。
文图/本报通讯员叶春瑞
“你可别小看我这些奶牛,自从养上了它们,我女儿的学费有了保障,全家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子洲县槐树岔便民服务中心芹园村贫困户高国指着院子里的奶牛无比自豪地说。
初夏五月,走进高国家的院子,看到他正在饲料粉碎机旁忙碌。伴随着饲料粉碎机的轰鸣声,他被周围扬起来的饲料粉末笼罩在一片迷蒙当中,见记者过来,他抬头露出憨厚的笑容,匆忙关掉机器,拍拍衣服上的灰尘同记者攀谈起来……
高国,今年50岁,家里有三口人。2003年,高国先在延安养奶牛,后辗转到吴起县开水果蔬菜门市,生意刚有点起色,妻子又出了车祸,他只能关闭了门市,偿还了部分拖欠亲戚的医药费,之后当起了煤矿工人,2013年因为年龄原因被辞退。
“我是家里的顶梁柱,绝对不能倒下。”看着懂事的女儿理解的眼神,生病的妻子依然操劳奔波在风里雨里,高国时刻在提醒自己。返回老家后,他先后租种了村里许多闲置的土地,每天早出晚归在地里营务庄稼,但是年底一算账,却收入甚微。2015年,高国被确定为贫困户。“国家对贫困户发展产业有许多优惠的政策,你可以利用过去养奶牛的经验发展产业。”槐树岔驻村干部刘小云隔三岔五就来高国家宣讲政策,为他出谋划策寻找致富门路。
党的好政策让高国跃跃欲试。2016年,高国和妻子商量着再尝试开始养奶牛。妻子起初并不赞同,村里人也都持怀疑态度,“村里能有几个喝牛奶的?这个想法能行吗?”其实,一开始高国心里也犯嘀咕:“这到底行不行?”
“再好的政策,也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高国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利用家里的积蓄和亲戚处借来的钱,凑齐了1.8万元买回一头奶牛。
“凌晨3点多,他就早早起来开始为牛添加饲料,挤牛奶,装牛奶,然后就忙着骑上摩托车为周边村民送去新鲜的牛奶。”妻子看着高国心疼地说。天道酬勤。不到半年时间,高国就在村子周边发展起“倒牛奶”的村民10多户。
“再脏再累的活,我都愿意干,只要能够养起这个家。”高国朴实的言语令人感动。
2017年3月,在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助下,高国申请到5万元的贴息贷款。在扶贫资金的助推下,他又先后购买了2头公牛和3头母牛,并新修了圈舍。
“人家喂牛可精心了。夏天,不让牛过度晒太阳,怕中暑;雨天,把牛关在牛棚里,怕淋雨;冬天,往牛棚口堆上草垛保暖……”谈起高国对牛的爱护,村民直竖大拇指。
现在,高国的牛奶客户已经发展到周边10多个村子的50多户村民。单靠牛奶一项的收入一年就达2万多元。2016年底,高国又养殖羊子20多只、猪5头,年底部分羊、猪出栏后收入达到1万多元。2017年,高国一家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一举光荣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高国家今年75岁的邻居高应德感慨地说:“人家夫妻二人没白天没夜晚地奔波,才奋斗出今天的‘光景\’。看来,要想富起来,就要转变思想观念,更要像高国一样愿意吃苦嘞!”
新闻推荐
歪门道! 子洲俩货车司机伪造车牌拉煤 私自倒卖获利3万多元被刑拘
华商报讯(记者杨虎元通讯员张亚伟张婵婵)货车司机王某通过他人办理驾证后运输煤炭,却在运输途中将煤炭倒卖掉。近日,榆阳公安...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