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扎根基层 真心服务群众 记子洲县高坪便民服务中心延家河村第一书记张伦

榆林日报 2018-05-04 08:58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叶春瑞

走进子洲县高坪便民服务中心延家河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横贯三个自然村,齐刷刷的太阳能路灯矗立在马路两旁,漫山遍野的核桃树、苹果树迎风摇摆,村委会、卫生室、通讯信号塔……应有尽有,这些可喜的变化与第一书记张伦密不可分。

延家河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山大沟深、条件落后。长期以来,群众沿袭着广种薄收的习惯,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单一等因素导致群众生活十分贫困。

1、基础先行——

破除农村发展瓶颈

“张书记,咱们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有些住户需要到10里路外去拉水。”刚到村里不久,部分村民就来反映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伦四处奔波,争取项目支持。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延家河三个自然村先后解决了饮水难题。

“村民的肯定就是我前进的动力!”在饮水问题解决之后,张伦把下一个攻克重点对准了村上的通讯问题。

“村里的手机一直没有信号,过去打电话要跑到山顶上找有信号的地方。”延家河党支部书记曹天锋回忆说。“张书记为这件事情多次到我家来做工作,我转变了思想观念,不能因为个人的顾虑影响了集体利益。”村民杜林说。

自来水入户了,移动电话能打通了,延家河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越来越铿锵有力。2017年,张伦通过积极争取资金,为村里硬化乡村水泥道路2.4公里,维修生产道路25.3公里,新修生产道路5公里,投资28万元新建梨树台淤地坝1座,投资150余万元新建延家沟淤地坝1座,并合理规划设计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全村旱涝保收、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2、产业发展——

拓宽农民致富路

“要实现精准脱贫,就要优先发展适合本村的产业,产业是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对于延家河的发展,张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信心坚定。

2016年,在张伦和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子洲县现代农牧专业合作社,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引领带动村民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养殖业,第一年就带动养羊贫困户47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

“村民尝到了甜头,干劲就足了!”张伦趁热打铁,于2017年成立了延家河村苹果核桃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山地苹果600亩、核桃3500亩,种植柠条2800亩。目前,全村群众人均经济林达到1.5亩,收益后,预计可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看着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核桃树,张伦喜笑颜开:“村里赶上了好政策,乘着全县大力发展山区农业现代化的‘东风\’,农民实现稳定增收、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3、耐心倾听——

解决群众纠纷和诉求

张伦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完全融入村庄。看到村民在吃力地拉车,他会主动上去搭把手;看到村里放学归来的孩子,他会关切地询问成绩如何;村里年龄较大的老人会拉着他的手,说说最近的烦恼和心里话……

2017年,村民卜占英家的墙年久失修,加上雨水太多,倒塌在了邻居曹宏珍家的路上,两人因此争吵不休。张伦耐心开导、做思想工作。“张书记几次三番来劝我,给我讲邻里团结的重要性,让我很受感动。”曹宏珍对此事记忆犹新。

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张伦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纠纷,他不回避、不偏袒,主动倾听诉求,公平公正处理。

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事为群众所想,利为群众所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张伦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事迹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大家都称他是勤劳务实的“好书记”。

新闻推荐

捏燕燕 面点上的艺术 指尖上的绝活

“捏燕燕”是陕北一种传统风俗蒸好的“面花”用细绳子与大红枣、高粱秆节相间串起来,挂在门窗上,在阳光下晾晒后存放,大的花馍叫“子推馍”面花师傅给孩子们展示如何捏燕燕面花师傅演示捏燕燕面点版...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