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过个文明年

榆林日报 2018-02-27 09:09 大字

本报记者 魏丽娟

农历腊月二十八,在北京定居的张海林带着妻子和孩子回老家榆林过年。离家4年多,他在惊叹榆林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更钦佩家乡人的精神素养。

拼酒的少了 健康生活多了

回家过年,张海林最开心的是与亲朋好友团聚一堂,但他也有苦恼。在“喝好就是喝倒”的陕北传统饮酒观念下,不善饮酒的张海林每次回家过年都苦不堪言。

今年,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在过年期间亲朋宴请的饭局上,大家不劝酒、不拼酒,取而代之的是适度饮酒、酒后不驾车等文明行为,甚至连几位大酒量的朋友都当起“禁酒宣传员”,向大家宣讲过量饮酒的坏处。“能清醒地和大家拉家常、聊聊天,真是太好了。”张海林说,“今年是我过得最舒心的一年。”

和往年不同的还有消费观念的变化。过去,无论吃年夜饭,还是招待亲友,往往盛宴变成“剩宴”,十分铺张浪费。今年,张海林看到,大家适度点餐,合理消费,提倡打包剩菜,这一切都让他惊呼:“家乡不仅硬件在改变,软件也在提升,更文明了。”

放鞭炮的少了 环保观念多了

“年味浓不浓,不看风中鞭炮味,关键看咱咋热闹。”春节临近,子洲县公安局便发出《文明过大年倡议书》,其中包括绿色环保过大年、和谐有福过大年、文明守礼过大年、平安健康过大年、远离赌博过大年等诸多内容,通过朴实有趣、真情实感的语言,传播文明新风。

这几年,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在榆林明显减少,“绿色环保过大年”已成为绝大部分市民迎接新年的新风尚。市民李爱国告诉记者,燃放鞭炮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所以过年他没有购买鞭炮。“过年高兴有很多表现方法,给家里装扮上几盆鲜花,带老人和孩子去看一场电影,都是很好的娱乐,没必要非要放鞭炮。”

问隐私的少了 赞美声音多了

“我怕回家过年,担心亲戚们对我的婚姻问这问那,这是我的个人隐私,不回答又不好意思。”年前,26岁的何丽娜就开始发愁了。

回家后,何丽娜的担心变成了多余。亲戚们关心她的健康,和她谈工作,鼓励她追求自己的梦想,没有人过多地关注她的婚姻问题,这让她不免惊讶。“大家都是本着关心的初心,但每年问来问去反而给你带来负担,今年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体谅才是最好的关心。”亲戚的一番话让何丽娜感动不已。

近年来,榆林人民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开始越来越多,大家争做文明事、争当文明人,春节更加检验了城市和每个人的成长,过马路守规矩的多了,开车遵守秩序的多了,超市里购物井然有序,公交车上礼让老人,新年新气象,新年新风尚。

新闻推荐

陕西省少儿春晚将于大年初一播出

本报讯(记者柏桦)2月8日,由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文化厅、陕西日报社、陕西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为了梦想”2018陕西省少儿春节联欢晚会在陕西广电大剧院完成录制。今年的少儿春晚以梦想为主题,在凸显年...

子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