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白家沟村“三变”改革成村民脱贫致富新“法宝”

阳光报 2018-02-13 01:18 大字

初冬时节,白家沟村民在栽植苹果树

新时代,人们对于每天发生的生活变化早已习以为常。但子洲县周家硷镇白家沟村村民刘强对村里的变化却很惊奇。“今年村里的变化在我记事的半个世纪以来是最大的。”今年50多岁的刘强在外干了近十年的货运行当,年均收入10万元左右。2017年3月,他回到了村里筹划返乡创业。“一方面是因为年纪大了,感觉回家稳当些,更主要的是扶贫的好政策和村里发展的‘硬基础\’搭建了平台,给了我甩开膀子干一场的机会和条件。”行走白家沟,且行且寻觅,刘强所说的变化浮现在眼前。

袁鸿儒 记者 白璐璐 实习记者 钟方东 文/图

村之变——美丽乡村颜值高

站在山巅,白家沟村尽收眼底。或3孔或5孔窑洞组成的农家小院错落摆放在山根和山麓,青黄相间的院墙在夕照下显得分外好看。枝杈蔓延的入户水泥路连接在通村水泥路上,像动脉和毛细血管。

“这两年脱贫攻坚和双包双推十覆盖活动在我们村实施了十多个项目。”村党支部书记王祖明掰着手指细数着村里的建设项目:投资18万元,新修了跨河桥、扩建了文化广场,村民出行通畅,活动有去处;投资25万新建了一座水库,150亩旱地变水田;投资60万元硬化了1.8公里村组道路和环山道路,彻底结束“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的历史;投资8万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小病不出村”;投资100多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硬化入户道路2600米,对140余户群众的窑洞、院落及围墙进行改造,对500余孔窑洞面墙进行粉刷和装饰,在村内主干道安装路灯20余盏……如此种种,而今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当了24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王祖明感慨良多,他说:“明年开春,我们还要把所有的通村道路、村组道路和入户道路全部绿化,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等空隙地植树造林,打造‘林在村中、村在林中\’的优美环境,让白家沟变得‘绿起来\’‘美起来\’。”

“美丽乡村是颜值,文明乡村是气质。”2017年上半年才到白家沟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的贺庆勇说道。谈起刚来的时候,贺庆勇说,刚到村里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边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一边乱扔乱放的乱象。于是,他和村“两委”商议后,购买了10只皮油桶当作简易垃圾桶摆放到村里主干道路上,雇用了两名村民担任“环卫员”保障村里的环境卫生,并制定了村规民约,在村里的电线杆上悬挂宣传标语,在墙体上绘制宣传画,教育引导村民革除陋习,爱护环境。美丽乡村与文明乡村协同并进的效果,就是白家沟变得越来越美了,住在村里越来越舒适了,村里的人心也越来越凝聚了。

人之变——党建引领聚民心

追述“7·26”特大洪灾,贺庆勇至今心有余悸。2017年7月25日晚,白家沟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一夜间,百年未见的山洪裹挟着泥沙、石块、树木从山沟里倾泻而下。白家沟村院墙坍塌、地基沉陷、墙壁裂缝、道路冲毁,通信、电力中断……

灾难面前看党员。83岁的老党员王崇国跑到后山的盘道卯水坝查看情况;“第一书记”贺庆勇、工作队员郭华、驻村干部李强和支部成员坚守一线,一起商讨自救方案,一起开展救灾救援,一起安抚重灾户,一起引导村民开展自救,使受灾群众在困顿无助中感受到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怀,感受到了党员给予他们的力量。

白家沟村的党员们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这是组工干部出身的“第一书记”贺庆勇最引以为荣的成果。在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工作中,全村党员齐上阵,全村百姓齐参与,党员带头的示范作用已经深入到白家沟村民心中。

暴雨过后,村民王祖银家的房子周围山体沉陷,房子裂缝,成为危房。为了帮助他家共克时艰,村党支部启用了由贺庆勇通过“众筹”建立的“白家沟爱心公益资金”,向王祖银家送去了1000元慰问金。

“那1000元可帮我大忙了。”在王祖银看来,看似微小的一笔慰问金不仅救急救难,更让他感受到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党支部更可信赖了。

***开展以来,白家沟村两任“第一书记”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第一要务,成立扶贫四支队伍“临时党支部”,抓培训,强学习;立规矩,强纪律;亮身份,强担当,让党员先把思想转变过来,先把模范作用发挥起来,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全村27名党员,正以“从我做起”的实际行动引领着群众一起建设更具实力、更为美丽、更加幸福的白家沟;村党支部和“临时党支部”正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汇聚起全村523名群众的磅礴力量,推动着白家沟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巨大变革。

地之变——助推农业现代化

白家沟村距离周家硷镇政府驻地不到2公里,距离307国道不足1公里,全村有耕地1200亩,林草地1260亩,人均耕地2.3亩。就是这样一个地理条件较好、交通优势明显的村,致富产业却怎么也发展不起来,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和外出务工。唯一值得群众“津津乐道”的优势产业——50亩芦苇产出的粽叶还是得天所赐。

***,治贫是硬道理。2017年,从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陕西久久公司董事长胡耘无偿为村里修建了600亩高标准农田。围绕如何利用这块“致富田”村党支部召开了大大小小的会议不下30次。

“这是胡耘花了几百万无偿为村里脱贫攻坚做的贡献。如果用不好,像村里其他的土地一样撂荒了,就枉费人家的苦心了。”村支书王祖明说,经过多轮的商讨、交锋、争论,最后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三变改革”发展模式。即600亩高标准农田集中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由合作社统筹管理经营,农户以劳力、土地、资金入股,按照土地占40%、人口占40%、资金占20%的“442”股权分配机制,保障每一位村民都能获得利益。

“三变改革”催生了白家沟富民产业遍地开花。村里2017年建成的一座占地6亩的200千瓦光伏发电站已并网发电,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2.6万元的经济收入;由周家硷镇无偿为群众援建的60多个温棚,陆续投入使用,每户预计年收入超过8000元;因残致贫的张清秀在村党支部的帮扶下,2017年一年的养羊规模就达到70只;建成了1个电商服务点,由本村大学毕业生高帅管理运营,每月村里还给他补助1000元,主要负责营销本村和周边村的粽叶、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

“三变改革”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经济组织实体化、资产经营市场化、农业生产现代化,这对于脱贫攻坚而言既解决了农村基础建设问题和产业发展问题,更解决了农民致富问题。乘着***的政策机遇和“三变改革”的群众观念变革势头,村党支部和爱心企业家胡耘一起邀请了省农科院和榆林学院专家团队,对白家沟近五年的发展做了细致规划。确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经济作物种植区、绿色蔬菜种植区、主题作物观赏区、生态养生区、教育成长区、养生养老区”的七区建设思路。白家沟脱贫指日可待。将白家沟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也将为期不远。对此,贺庆勇信心满满,白家沟希望满满。

新闻推荐

子洲县白家沟村爱心涌动 喜迎新春

本报记者郝彦丰通讯员贺庆勇摄影报道1月29日,子洲县周家硷镇白家沟村村委会院子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乡亲们有的捧着大红春联喜笑颜开,有的拿起合身衣服兴高采烈,还有的领到面粉、食用油由衷致谢...

子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