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造血”功能 推进产业脱贫 子洲县裴家湾镇邱家坪村脱贫攻坚小记
乔凤清晒粉
本报通讯员 吴嘎
近年来,子洲县裴家湾镇邱家坪村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带动”思路,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造血”能力,粉条加工、机砖制作、林果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发展思路清晰、势头迅猛,全村65户贫困户中50户走上了脱胎换骨式的脱贫致富之路。
1、党建引领成为方向盘
在该村的脱贫攻坚中,党建引领作用凸显,带动作用明显。该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有效整合了村内资源,在阳山新栽了核桃650亩,在背山平整土地300亩用于发展山地苹果。该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参与了林果业栽植,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在党支部的坚强引领下,该村产业发展持续增强,粉条加工业,养猪、养鸡等养殖业蓬勃发展,还办起了砖厂、纯净水厂、造纸厂等,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持续增加。
该村村支书邱旺洋介绍,去年以来,该村紧抓“双包双推十覆盖”政策机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新修生产道路8公里;新建高抽一座,解决200亩平地的灌溉问题,确保旱涝保收;硬化村内道路1800米;新栽路灯32杆;新修村内排污排洪工程,村内环境卫生不断改善;新栽村内绿化树木2000余株;全面维修补则沟土坝并修建排水渠,拟建蓄水池一座用于林果业种植灌溉使用。
2、粉条加工成为香饽饽
在邱家坪村,加工粉条已经成为一项富民产业,全村现有加工大户11户,零散户几十户,以此为生的村民不在少数,从事与之相关的务工、销售、运输等工作。村里的粉条也远销全国各地,年生产销售100多万斤,产值达千万元以上。
“我儿子邱军艳原来是贫困户,现在跟着我加工粉条,我们一年卖粉条收入六七万元,收入可以,他现在脱贫了。”邱家坪村村民邱满囤说。邱军艳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跟着父亲从事粉条加工,家里的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来越好,实现了如期脱贫。
邱周卫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更是粉条加工大户。他们家去年享受了政府补助,购买了一辆摩托三轮车,用于粉条生产和销售运输,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还正在办理贴息贷款,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家6口人全部从事粉条加工,去年卖粉条收入20来万元。”邱周卫的妻子乔凤清说。
3、机砖制作成为摇钱树
在邱家坪村众多产业中,村民邱会会的机砖厂发展时间早、规模较大,现能日产机砖7万多块。每天去砖厂打工的村民不在少数,其中很多人都是贫困户。
“在厂里装砖赚钱,已经成为村民们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里打工的人在家可务农,闲时打零工,实现了务工不出村。平时有二三十人一直在厂里打工。”邱旺洋介绍说。
“我们一家身体都不好,去外面打工根本没人要。我的腿上也有残疾,干活比较慢,好在可以在砖厂装砖,挣计件工资,虽然少点儿,但不至于没有钱花。”该村特困户王凤华说起砖厂来,全是发自肺腑的感激话语。王凤华丈夫残疾,儿子有病,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几乎没有经济来源,一年全靠在砖厂打零工解决日常生活开支。砖厂的存在让这个贫困家庭有了基本的生活收入,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也让这户身残志坚的人家有了一个依靠双手赚钱的生存之道。
4、特色种养成为存钱罐
在粉条加工、机砖制作产业发展的同时,该村还长远谋划,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特色种植养殖业。
一直以来以务工为生的贫困户邱和多方面筹措资金28万元,办起了种猪养殖场,刚开始从外地购买了12头种猪,经过细心、科学管理,现在已经存栏120余头。看着满圈肥嘟嘟的猪,邱和笑着说:“我这养猪可不是普通的养猪,我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卖猪肉,我卖猪仔,这在技术上是有区别的。”
为了发展好种猪养殖,邱和先是和自家的亲戚学习了一段时间,并去外地考察了几回,终于在儿子的帮助下一起把猪场办了起来。为了学好技术,他还学会了上网查资料,还加入了几个养猪经验交流微信群。“现在的微信太好了,我们群里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有好多养猪能手和技术专家,有问题就随时咨询交流,我在群里学了好多知识。”邱和满怀信心地说,“一头猪仔300元至600元,一百来头猪仔能卖四五万元,我还要自己培育一些种猪,尽快扩大养殖规模。”
该村还大力发展以苹果、核桃为主的林果业,村民们家家户户参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雷魏添)1月18日,2018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在榆林市子洲县举行。本次“三下乡”活动以“服务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旨在通过开展“三下乡”集中示...
子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