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榆林市去年共建成通村公路2400公里,按合并后3237个建制村统计,全市建制村全部通畅,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公路”目标 沥青水泥路 全市村村通

榆林日报 2018-01-18 09:11 大字

本报记者宋炜报道 脱贫攻坚,基础先行。去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到2017年底,全市贫困村100%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县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比例达到97%”的建设目标。过去的一年,全市交通系统上下紧紧围绕“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摸清底数,明确退出标准,实行挂图作战,加强督促检查,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据统计,去年榆林市共建成通村公路2400公里,按合并后3237个建制村统计,全市建制村(含730个贫困村)全部通畅;按合并前5525个建制村统计,除子洲县因去年“7·26”特大洪灾,导致3个非贫困村道路不通,其余建制村全部通畅,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市农村公路的路网密度、通达深度、通畅比率大幅度提高,农村地区交通条件明显改善,交通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去年4月份,市交通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12个工作组,赴各县市区进行建制村通畅情况数据清洗,5月初完成了建制村通畅基础数据摸底排查,彻底摸清了573个未通畅建制村和2192.1公里建设规模的交通脱贫攻坚底数。根据摸排情况,制定了问题清单,以县(市区)、乡镇为单位绘制完成全市交通脱贫攻坚作战图,对每个项目责任单位、责任人、计划实施时间、脱贫退出目标等要素进行了明确,做到了底数清、目标明、责任实、措施硬。

通村公路建设主战场在农村地区,责任主体在各县市区政府。市交通运输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牵头作用,实行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包抓督办制度,督促各县市区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速度,尽快完成项目审查和招标,全市通村公路项目于2017年7月底全面开工建设。在招投标及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公路基本建设程序,选择信誉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参与通村公路建设。建立健全了“政府监督、行业监管、建设单位负责、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群众监督”六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工程实体质量,确保了交通脱贫攻坚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新闻推荐

林场村:摘掉“贫困帽” 过上“好生活”

本报通讯员杜娜隆冬时节,寒意逼人,但子洲县林场村群众的心里却是暖意融融。全县首批光伏产业发电项目在该村成功实施且已并网发电;建成现代化养牛场一座,一期养殖西门塔尔牛和秦川牛50余头;粉饰一新的...

子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