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地苹果火了,我的付出值了”

榆林日报 2017-08-24 12:41 大字

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查看山地苹果网上营销情况。

文图/本报记者 魏丽娟

“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种啥最好,科学地讲,种植果树是最好的出路。”从当时不被人看好,到如今山地苹果发展得如火如荼,果树专家鲁成一直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山地苹果红了、火了,我的付出就值了。”

鲁成是榆林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这五年,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子洲、米脂等六个省级苹果基地县山坡上的苹果树。

扎根一线——

新技术绽放致富花

2013年,鲁成包抓子洲县的果业发展工作。面对该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施用不足、品种结构失衡等问题,他带领科技工作者和果农不断试验、不断摸索,创造性寻找适合子洲果业发展的创新技术。首次总结形成子洲山地苹果三项关键技术,即“膜、肥、水”一体技术,满足果树各个生育期需水要求;大力推广新建幼园“五统一”和“七个一”栽植模式,新建幼园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山地苹果模式化修剪技术,二年抹光扶中杆,三年促长拉水平,四年刻切促成花,五年疏花结好果,扶育期较对照缩短2至3年,效果显著。

他和果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会儿钻到树内堂、一会儿爬到梯子上,一干就是一整天。五年来,他每年举办苹果技术培训至少30期,推广的两项新技术平均亩产量比对照提高500公斤,平均每亩新增产值900元,年新增产值4500万元,探索形成“米脂党塔模式、绥德闫家渠模式、子洲老庄沟模式”三种榆林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模式。他参与的“苹果优质高产技术开发”项目获榆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山地苹果三项关键技术获陕西省果业局2016年果业技术创新奖。

一心为民——

果业技术的传播人

鲁成的时间表中很少有星期天、节假日,他也从来没有休过年假。每年年一过就下乡,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穿梭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中间,传播新科技,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发展一项产业,光有热情不够,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和理论,我在一线,就得给农民讲清楚、讲明白,不能糊里糊涂地干。”鲁成一边搭建平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洛川苹果试验站、白水苹果试验站、延安市宝塔区果业局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栽培、植保、销售等专家及老师来榆林作客指导,一边忙着建设基地,每年发展高标准山地苹果2万亩。

他的心思全扑在了苹果产业上,白天忙一天,晚上还写资料总结,起草了《关于加快榆林优质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多项影响全市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为了让更多农民受益,他总结编写了《榆林市山地苹果建园技术规程》《苹果抗旱集雨栽培技术》等10多项技术资料。

付出总有回报。如今,山地苹果基地规模由38万亩扩张到71万亩,优质果率由58%提升到85%,产业发展全省领先,连续三年全省山地苹果现场会在榆林召开,两个国家苹果标准园落户榆林。

“这五年,我们科技人员的辛劳没有白费。”徜徉在果林,鲁成非常欣慰。

做强果业——

让榆林山地苹果家喻户晓

和一般科技干部不同,鲁成不仅懂科技,还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眼光。“山地苹果要走中高端路线,坚持营养、有机、绿色、安全、好看,这样才有市场竞争力。”鲁成的眼光独到,坚持50亩到100亩左右的适度规模经营道路,指导农民加大出口果品基地建设,分区域建设包括浓缩苹果汁原料果、鲜食苹果等各类专业生产基地。

他十分看重宣传和营销,在他的指导下,子洲县设置大型户外公益性广告牌,在人员流动大的场所设立“榆林山地苹果”区域品牌和Logo标识,聘请名人为子洲山地苹果代言,扩大品牌影响。

他带领南部县区的果农和新型果业经营主体,积极举办参与各种推介会和促销活动,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他还指导各县区建设实体店和电商营销平台,设立榆林山地苹果旗舰店、形象店、直销店、专卖店20多个,积极发展连锁经营,极大提升了榆林山地苹果的知名度,销售难的问题在榆林不仅没有出现,反而以每斤15元的好价格供不应求。

“过去五年,我们重在栽植和生产,未来五年将重点抓好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市场销售工作,进一步增加果农的收入,果业发展任重道远,但我信心十足。”五年时间里,农村的乡土风吹得他布满银丝、脊背弯曲,但鲁成感觉特别满足和幸福。

新闻推荐

子洲县爱心企业家李锐资助69名优秀贫困大学生

本报通讯员吴嘎摄影报道8月19日,子洲县举行爱心企业家李锐先生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仪式,为69名大学生每人资助5000元。李锐是子洲籍商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2012年至今,他已连续6年资助子洲县...

子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