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的母校我的恩师
王志强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又到第34个教师节,在喜庆的日子里,向深情培育我们的母校致敬!向谆谆教诲我们的恩师致敬!
1973年秋,是全国恢复大学招生的第二年,各地的青年学子纷纷踏入大学校门,母校延安大学张开双臂,以慈母般的情愫迎来了首届“工农兵学员”!我班30名同学豪情满怀,带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远离故土,跋山涉水,从四面八方奔赴革命圣地,迈进驰名中外的延安大学!从此,时代为我们开启了人生道路前进的航船。
在那光芒四射、百废待兴的特殊年代,是母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我们以“只争朝夕”的学习热情,得到了众多顶级教授的谆谆教诲。仅中文系就有著名教育家申沛昌、宋靖宗、郭玉宝;有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高正中、赵步杰、宋靖宗教授;有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包永新教授;有著名语言学家冯力萍教授;有张荣生、刘育林、倪宇庆、陈民旭、张崇文、赵天云等诸位恩师亲自授课、讲学,培养了出自我班的著名作家路遥及一大批优秀人才!以至于成名后的路遥为母校题词:“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
在母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辛勤的园丁带领我们经历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苦读了马列和毛主席的光辉著作,钻研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典籍,经受了延安精神的革命熏陶。没有课本,我们的老师深夜秉烛编写教材;没有印刷条件,同学们用钢板刻印,加工讲义。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循循善诱,悉心讲授理论知识;校园外,老师率领我们下农场劳动,母校安排我们进工厂调研,到农村体验生活,以走出去请进来开门办学的方式深入基层第一线,接地气,重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同学们意气风发,刻苦钻研;团结友爱,争创佳绩,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我们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系副主任申沛昌、宋靖宗和班主任高才等老师的率领下,我班先后编辑、创作出版和印发了《延安颂》《红太阳颂》《吴堡新民歌选》《烈火熊熊》等文学书籍。我班全体同学赴铜川三里洞煤矿、宝鸡秦川机床厂、枣园、沿河湾等厂矿、农村采风实习;赴《榆林报》社和《延安报》社进行新闻写作实习。
由路遥组织、策划、导演,中文系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型演出《长征组歌》震动了校内外。其中有以路遥、张子刚、许卫卫、白正明为创作班子,自编自演的班级大合唱《我们生活在杨家岭》(组歌):
“灿烂的太阳照新松,我们生活在杨家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双手接过革命的好传统。哎咳哟,踏着先辈走过的大道,我们无比幸福,无比光荣。灿烂的太阳照新松,我们生活在杨家岭,工农兵学员,来自工农兵,杨家岭下跨上新征程。哎咳哟,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延水朗朗星满天,灯光闪闪人未眠;难题一道拦住路,苦用心思费解决,莫后退,向前冲,天大困难一手撑!学习先辈创业志,革命路上苦攀登,苦攀登!灯前勇把战场摆,房门轻轻被推开,热浪滔滔心中流,迎接亲人老师来,啊,啊!师生同把难关攻,路远山高要攀登,风展红旗旗更红,旗更红!”
……
当年,路遥组织策划并先后邀请著名诗人和作家曹谷溪、韩起祥、白龙、陈忠实、晓雷、李天芳、梅绍静、董墨、李知等老师为我班作文学讲座并聘为兼职老师,路遥还亲自为班里作创作经验交流和文学讲座。路遥作品在全国各地纷纷发表,引起反响,为中文系同学树立了榜样,成为延大学生中的一面旗帜。
今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忆起了我们美好的大学生活,忆起了我们最崇敬的老师——著名的学者、专家!老师们的光辉形象,再次闪现在我的眼前,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新闻推荐
本土电影《一把挂面》西安首映 当地乡亲主演全片以质朴风格打动观众
本报讯(记者职茵实习生刘慧)昨日,在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及法国戛纳电影节备受瞩目的陕西电影《一把挂面》,在西安举行了...
吴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吴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