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黄河大同碛
王振权
黄河进入晋陕大峡谷后,有两处著名的天险。一为偏北的大同碛,黄河由北奔腾而来,湫水河从东蜿蜒而至,在两河交汇处的黄河西岸,千米河槽的明石暗礁间翻腾奔驰着滔天巨浪,下游开阔处宛若虎口大张,将一河浊流吞噬而下,形成了“虎啸黄河,龙腾二碛”的壮丽图景,这就是万里黄河中的大同碛天险。另一为偏南的壶口,黄河激流从高约三四十米的岩崖俯冲而下,瀑布的大起大落,映射出晴空洒雨、潭底腾云、声如雷吼、虹似龙飞等奇特景观。于是,人们就有“黄河一险壶口瀑,黄河二险大同碛”之说,并把大同碛称之为“二碛”。
龙腾二碛景壮观
大同碛位于陕北吴堡县的黄河西岸,与山西临县的碛口古镇隔河相对,是闻名遐迩的天然景观。据当地老乡介绍,大同碛有四个特点。
一是峡隘。由于湫水从东面冲来大量的泥沙、石头,把黄河水挤迫到西岸的石崖下,河道宽度由上游的三四百米猛缩为四五十米,形成了落差约十米、长约千米的狭窄水道。远处望去,碛道宛如一条狭长的水槽,槽中浊浪翻滚,礁石隐现,激流由北向南,狂奔呼啸而下。近处观看,对岸的石头,明白可见,要不是激流阻隔,用不了五分钟,就可以步行到达彼岸。
二是岩危。大同碛的西岸是高大的岩崖,崖顶是宽阔的石台,台后是高约百仞的石山,崖险岩危,层层相叠,十分壮观。东岸则是乱石险滩,石头有大有小,形状奇异,有如人之站立,有似兽之蹲卧,忽如穿行之龙蛇,忽似展翼之飞禽,千姿百态,蔚为壮观。两岸危岩乱石,河中流水奔腾,一静一动,展现出两种不同的境界,令人感慨系之,浮想联翩。
三是浪急。由于黄河水道宽度猛缩,顿时水流湍急,惊涛翻滚,骇浪怒吼,激流像一条腾跃的巨龙,从高处向低处急驰而下,形成一股巨大的冲击波,令人震撼不已。高处俯视,黄河水忽高忽低,如绵延不断的山丘,大气磅礴。岸边近观,黄河水浊浪排空,汹涌澎湃,忽如高峰崛起,忽似低谷陷落,明石暗礁,险恶异常。据说船只进入大同碛,犹如入了虎口,稍有不慎,则船被打破甚至沉没,因此,艄公中极少有人敢放船过碛的,于是人们又称它为“虎口碛”!从前货物至此,须由水运转为旱运,绕过险碛。
四是声巨。到过大同碛的人,都晓得“碛吼”!在春季上游河冰解冻及秋季雨涝水涨时,黄河大同碛就会发威、咆哮,每当夜阑人静,它的吼声,虽十公里之外,亦能听到。大同碛的波浪,近听如虎啸,远听似龙吟,夜静如放歌,白日似奏乐,由于时空的转换,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的美妙声音。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摄影作品《大河号子》等鼓舞人心作品的创作,就是与这里捕捉到的灵感分不开的。
峡隘、岩危、浪急、声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缔造出了一幅险要奇异的大同碛胜景图,使人们领略到了黄河天险的本色。大同碛确是一个旅游好去处,它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观光,正可谓“未观壶口焉知险,如到大同方见奇”。
黄河天险红渡口
吴堡黄河大同碛天险及其附近的川口、拐上、下山畔、李家沟、宋家川等渡口,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过极大贡献。这里流传着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大同碛附近的渡口与对岸临县的碛口渡口,就是西北与华北的主要运输通道,为支援边区经济,解决八路军所需物资发挥过重要作用。岸头一位老者说,碛口古镇一度被日军占领,野蛮的日寇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妄图乘船西渡黄河,占领陕北。八路军河防游击队沉着应对,将敌人诱进大同碛,结果日寇在激流暗礁中船毁人亡。两岸军民拍手称快,民心士气为之大振。一名日军大佐惊呼:“中国黄河乃天险也!”从此日寇望河止步,终未敢越过黄河天险!
解放战争时期,大同碛附近的渡口不但为我党我军运送物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把一大批从延安等解放区转移来的工作人员送过黄河,前赴东部各处参加并领导解放战争。1947年3月,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以及叶剑英、杨尚昆等五千多人就是从这里的渡口东渡黄河的。
1948年3月23日上午11时,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大同碛上游7公里的川口渡口。下午1时许,毛主席乘坐木船离开西岸渡过了母亲河,在东岸碛口镇的高家塔渡口上岸。毛主席站在岸边,望着对岸的陕北大地语重心长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然后又几经辗转,到达了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现在东西渡口岸头均立着高大的纪念碑,川口碑刻“毛主席东渡纪念碑”,高家塔碑刻“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
征服黄河的壮举
大同碛虽然是吞噬人的虎口,然而,古往今来却有一些不畏艰难险阻的勇士勇敢闯碛,挑战天险。
据河畔附近的老乡说,曾经有过驾技高超、熟悉水性的老艄公掌舵驾船流过二碛,行话称此为“跌碛”。“跌碛”既万分危险,又极为刺激,船只在千米长碛的激流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忽而被推上浪顶,忽而又被甩进谷底,老艄公那种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拼搏精神,令人十分敬佩!“跌碛”成功的老艄公,不仅因取得胜利而感到自豪,而且会受到远村近邻的敬仰。
1987年4月4日至9月25日,由北京、河南、安徽马鞍山青年组成的黄河漂流探险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无动力全程漂流母亲河的活动,完成了全长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黄河探险漂流。在这次活动中,勇士们就有惊无险地漂流过了大同碛天险。
时至当今,大同碛天险对于富有冒险精神的漂流爱好者来说,是最具刺激性和吸引力的漂流胜境。举世瞩目的2017年7月21日至22日“漂流中国·吴堡黄河大峡谷国际漂流公开赛”,就是在毛主席东渡的川口渡口至大同碛举行的。漂流高手们不但为约十万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漂流表演,而且通过荧屏向全国、全世界广为传播。
今天,黄河大同碛已成为吴堡县旅游开发的焦点,尤其是陕西沿黄公路的建成与通车,更为大同碛的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由沿黄公路向南进入人工景区,一块高大的迎客石矗立在人们的面前,石上“黄河二碛”四个阴刻行书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书法。旁边是观景廊,廊边石崖下就是奔腾翻滚的大同碛激流。
2017年夏,吴堡县曾在网络上公开为黄河大同碛牌楼前后两面征集对联。笔者撰得两副对联投之,其联即是:
其一
峡隘岩危,古碛有惊听虎啸;
风翔水舞,激流无畏驭龙游。
其二
巨浪高扬,腾飞应有千寻志;
激流勇进,驰骋犹怀万里情。
牌楼后面正中央是1987年6月在黄河漂流探险活动中英勇献身的雷建生、郎保洛、张宁生、朱红军、杨浩、汤立波、张建安七勇士雕像,群雕以“黄河之子”为题,再现了七勇士搏击浪涛、奋勇前进的生动情景,集中展示了他们大无畏的勇气和执着进取的精神。
雕像旁边是吴堡黄河奇石馆,这里摆放着近三千件形态各异、造型奇特、形象生动的黄河奇石。奇石馆分为地质古生物化石展区、风景动物奇石展区、人物文字奇石展区三大板块。这些都是吴堡早期地质古生物化石和天然奇石,浓缩了吴堡黄河石文化的精髓与历史,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为人们观赏、体验、挖掘、解读吴堡黄河石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
从奇石馆左侧步行经过78级石砌台阶,便到了造型典雅、别具一格、宏伟壮观的“黄河二碛观景塔”。塔呈平面八角形,高40多米,底层直径约20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游人由楼梯逐级攀登,可达顶层。二至五层每层各有四门,门外为环周阳台,设平座栏杆,凭栏远眺,黄河二碛及河东碛口古镇尽收眼底。塔顶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周围栽满枫树、红月季,如同为观景塔系上了彩裙。
黄河二碛旅游风景区建成后,吴堡县将围绕“观二碛胜景、赏黄河奇石、品民俗文化、闯虎口险碛”等主题,努力把黄河大同碛打造成晋陕峡谷沿黄旅游经济带上重要的观光、漂流、摄影、写生、采风、休闲、服务等基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示范带动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向好,助推吴堡县域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大同碛的人工景区已经十分吸引人,大同碛的天然景观更是万分震撼人,它的天险与神奇,不仅给观光客带来了无限的惊喜与刺激,而且带来了无穷的幻想与期望,四方游人无不叹为观止。笔者赋诗一首,以赞其景:
峡隘岩危负盛名,长河一泻势恢宏。
腾飞固蓄千寻志,驰骋犹存万里情。
乱石有惊听虎啸,激流无畏驭龙行。
中华儿女多英杰,敢战汹涛达远程。
新闻推荐
8月5日,为期三天的三秦都市报榆林卫计系统新闻宣传暨舆情应对培训会圆满结束,来自榆林市、各区县卫计系统基层单位的170余...
吴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吴堡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