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强:梦想建一所“陕西文学馆”
除了一张床,张永强的宿舍摆满了他收集来的陕西作家的书籍和资料。本报记者姚志伟摄
张永强收集的连环画。本报记者姚志伟摄
本报记者 雷魏添 通讯员 霍喜龙
1949年以来,陕西文学走过69年的光辉岁月。然而,时光流逝,许多陕西老作家的作品手稿、信件等珍贵史料存世极少。在榆林市吴堡县,有一位叫张永强的有心人,他是吴堡县广播电视局的一名新闻工作者。12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收藏了万余件陕西作家留存在世的各种珍贵史料和作品。张永强最大的梦想是建一所“陕西文学馆”,向社会展示多年来他所收藏的这些珍贵藏品,供全国广大文学爱好者学习、研究。
希望更多的人铭记柳青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某种情结,无法割舍、难以释怀。
对于热爱文学的张永强来说,把作家柳青先生的作品收集全,是他心中那个难以割舍的情结。
怀着这样的情结和信念,2006年,张永强开始收集各种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创业史》《种谷记》《铜墙铁壁》等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张永强已收集到有关柳青的各类书籍近1000册。2013年,张永强又着手建立国内首所“柳青文学馆”,尽最大努力抢救、挖掘、整理柳青的各类手稿,以达到更好地保存和利用。张永强说:“柳青是吴堡人的骄傲。我希望人们更多地了解、铭记柳青先生,把他扎根基层、深入创作的文学精神传承下去。”
走进张永强的藏书室,室内堆满了柳青等许多陕西作家的作品、手稿、签名本、信函等藏品。《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等书籍,他都一一整理收藏、摆放整齐。平时,张永强只要一有空闲,就仔细研究这些书籍。对待每一件藏品,他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不畏艰辛的收藏之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张永强12年来收藏之路的真实写照。
张永强说:“收藏的路虽然很漫长,但无论多么艰辛,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平时,每逢出差,他都会乐此不疲地待在当地旧书店或旧书市场。他说:“珍贵的老旧书籍,犹如真挚的朋友,可遇而不可求,我会不惜一切代价收藏这些珍贵的史料和书籍。”
路遥的作品也是张永强收藏的重点。他曾以每本5000元的高价,买回7本路遥亲自签名的书,这些书在藏书界也是少见的。那是在2016年10月23日,张永强在一知名旧书网站经过196次竞拍,以10050元的高价购买了中国文联出版的1986年版《平凡的世界》,书中的扉页上有路遥的亲笔签名。这个版本的书当年仅发行数百套,有路遥签名的书更是珍品中的珍品。
张永强说:“路遥是我心中不朽的文学大师。从他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他把一生献给了他所挚爱的黄土地。”
“还有一次,我花了5000元买到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论柳青的艺术观》。据卖方称,这是陈忠实曾读过的书,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张永强说,“一开始我也将信将疑,后来,我有幸见到陈忠实。当看到这本书时,勾起了他很多回忆,临走时,陈忠实写了两幅有柳青名言的书法作品赠给我。”
这样的经历在张永强的收藏过程中,不胜枚举。
2017年年初的一天,有人在网上卖贾平凹30多年前的书稿《A县城》,张永强立即和对方联系,但对方报价足以买辆普通小汽车。后来,经过和卖方反复沟通,对方以2.2万元的“友情价”将书稿卖给了张永强。拿到书稿后,张永强在微信朋友圈写道:“咬咬牙,花2.2万元买回贾平凹以前的书稿,值!”
为陕西文学存根留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柳青等老一辈陕西作家相继在《西北文艺》《延河》《群众艺术》等杂志上发表作品,这些文学杂志是反映陕西文学的一个窗口。
在张永强的藏品中,有《西北文艺》《延河》《陕西文艺》《群众艺术》《长安》《文学家》等杂志。目前,这些杂志在市场上已难觅踪迹,但却是研究陕西文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如今,许多陕西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陕西文学以另一种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鲜为人知的是,许多影视作品的改编稿,都是参照张永强提供的小说原稿。
“这本《喜事》是1943年出版的,第一章便是柳青写的小说,很珍贵。当年,《柳青在皇甫》摄制组专程来吴堡找我借阅了这本书。”张永强说,“如今,我看到这些藏书能发挥更大作用,非常高兴。”
柳青、路遥、陈忠实等陕西作家是陕西人的骄傲。张永强觉得这些书可以让大家全面了解这些作家、了解陕西。他说:“我要为陕西文学存根留脉,让更多的人了解、铭记陕西文学,让文学陕军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因煤而兴的铜川,从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到宜居生态示范城市,朱鹮在这里繁衍生息,转型中的这座文化旅游之城,充...
吴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吴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