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吴堡县寇家塬镇蚕桑“吐金丝”鼓起“钱袋子”

榆林日报 2017-11-06 09:07 大字

本报通讯员韦江江 董浩鹏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吴堡县寇家塬镇蚕桑产业产量也创历年新高,养蚕户们个个喜笑颜开,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寇家塬镇位于吴堡县东南部,农民主要以传统农业蚕桑、红枣为主要经济来源。寇家塬镇是该县蚕桑业的中心,特别是中西塬一带的蚕桑业占据着该县蚕桑业的半壁江山,是该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张产业名片。

为了能够让传统的养桑产业更好地发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寇家塬镇为种桑养蚕的17个村制订了“万亩桑园”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3000余亩桑园改良的扶持力度,鼓励群众对低产桑园进行改造,对贫困户单户改造面积在1亩以上,利用桑园的每亩补助500元,荒芜桑园每亩补助1200元。同时免费为养蚕户提供肥料、蚕架,对养蚕贫困户每张补助600元,给予每张200元蚕具购置补贴,对率先脱贫的贫困户每人奖补2000元(最高不超1万元),提高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切实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

车家塬村贫困户张桂旺今年68岁,种植桑树3亩近140株,夫妻两人今年养蚕共3张,“往年养蚕都卖了,现在年纪大了,今年用一张蚕桑加工了10多斤蚕丝,为自己做了几床被子,盖上既轻又冬暖夏凉。”67岁的老伴寇凤花满脸笑容,“按每斤23元、每张90斤计算,剩下的两张还能卖4000多元。”

目前,全镇发展蚕桑产业户达261户619人,年养蚕646张,平均产茧量45.5公斤/张,产茧量达6吨。

“吴堡桑”耐寒、耐旱、耐瘠薄,所产桑叶营养丰富,被中国科学院蚕研所认定为地方优良品种桑。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实现脱贫,寇家塬镇多次与蚕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协商,推行“公司(合作社)+蚕农+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坚持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保底优惠价收购蚕茧,鼓励引导贫困户将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纳入合作社,并与合作社签订三年入股合同,前两年每满一年退还贫困户股金2000元和700元分红,在第三年合同期满后退回最后1000元股金和700元分红,帮助贫困户增收。

今年以来,在寇家塬镇的牵线搭桥下,该镇44户贫困户顺利搭载进了吴堡县卫兵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吴堡县明杰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吴堡县明杰蚕桑专业合作社搭载贫困户23户,今年共收购周围村群众蚕茧1万多斤,为群众直接增收25万余元。

新闻推荐

长望悠悠黄河岸 夜听声声碛吼声 ——记黄河二碛之景

榆林日报记者张娟在黄河流域的民间曾流传着一句民谣:黄河大同碛,河槽滚激流。白昼声声雷,夜晚听“碛吼”。道出了黄河大同碛犹如万马奔腾,波涛滚滚的咆哮声。“大同碛”也就是现在的黄河二碛,位于秦晋...

吴堡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