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建引领 产业富民—记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党支部

榆林日报 2017-08-31 01:33 大字

张家山镇党委为高家塄村挂面先进户颁奖。

文图/本报记者 徐子昕

“群众信任党,跟着党走。咱组织就要让大家得实惠,过上好生活。”近日,记者在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采访时,村支书张斌对记者说。高家塄党支部的工作目标是:党建兴产业促脱贫,建设共同富裕新农村。

高家塄村位于吴堡县最北端,属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共136户468人,党员17人。该村是吴堡家庭工业密集区和空心挂面的主要生产基地。2015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5万元,升级晋档考核评定等级为“好”。

1、抓支部建设——凝心聚力建造美丽乡村

抓班子,建制度,推进村级组织建设是首要工作。为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支部从班子学起,再延伸到村内全体党员,做好党建“一日一记、一周一课、一月一评”活动,做到“六有”标准不走样,党员标杆事迹强,支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村党支部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设立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重大事项严格依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流程执行,让群众及时方便地了解村务和村内活动情况。

思想搞起来了,行动也不能落下。高家塄村党支部有个《党员办好事一览表》,上边清清楚楚地记着:党员高瑞兰常找群众谈心,促进村子邻里团结;党员张定雄主动上门为老人扫雪、打扫卫生,雨后维修村里道路……

党支部抓基础、增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组织村民修缮水毁道路、拓宽村内干道、实施美化亮化、修建停车场、整治道路边沟等工程。抓卫生,积极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实行党员分片区责任制,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逐步改变了村庄“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跺、家禽乱跑”的现象。

2、搞产业富民——挂面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群众不愿做,我们就让党员带头做,我们村有个老党员亲自带着儿子做,他儿子也是党员,两人是最早开始做挂面的一批人。”张斌说,“慢慢地,带动的人就越来越多。”该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舌尖上的中国”和《农民春晚》的拍摄和热播所带来的广告效应,挨家挨户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带着他们做挂面,形成户户做挂面、人人谋创业的局面。

为解决销路和提高附加值,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引进西贝等知名企业与本村农户签约包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新品种研发,现已试制出胡萝卜面、菠菜面、艾叶面、藜麦面等高端面种投放市场,形成挂面产业高中低档全覆盖。村里还成立了张世新手工挂面有限公司、金震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

高家塄村党支部将党员分成小组,为每名党员设岗定责,联系村内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发展挂面生产,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已全部开始投入挂面加工生产。村党支部对贫困户建立了“月跟踪服务制”,为贫困户建立经济档案,月月更新,及时掌握贫困户发展动态,预防返贫。2015年,高家塄村脱贫13户32人,其中12户30人为发展手工空心挂面产业脱贫。2016年脱贫13户30人,其中8户20人为产业脱贫,包括4户手工挂面产业和养殖业等。

2016年,该村党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转变发展思路,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思路,现已着手发展集“观光、体验、美食、民俗展”为一体,以手工挂面为主题的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党支部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找准“百日攻坚”行动的切入点,用党建促进“乡村旅游”项目,加速“乡村旅游”项目的推进。

2015年,高家塄村人均收入1.5万元;2016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年产挂面800吨。村支书张斌编了一首喜气洋洋的挂面歌表达心情:“挂面人家笑盈盈,从早到晚忙不停;你呀我呀都在干,空心挂面传美名。挂面产业富了民,精准脱贫来实行;做了挂面脱了贫,小康路上真高兴。”

新闻推荐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在榆成立榆阳吴堡绥德子长千阳为示范县区

本报记者魏丽娟报道8月29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启动暨2017年工作会在榆林召开。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廖森泰作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等出席,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吴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吴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