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第八小学:用心服务 把爱延时

榆林日报 2022-01-08 00:5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马蕊 王阳)“我从小就喜欢编毛线、织毛线,所以学校开设了编织社团课后,就选择了这个,我觉得特别有趣。”绥德县第八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欣怡高兴地说。

在绥德八小,很多学生都和李欣怡一样参加了自己喜欢的课后服务社团活动。今年秋季学期以来,该校聚焦“双减”政策,主动创新探索,全面推进“延时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延时服务”政策,该校将每天延时服务的时间分为A、B时段,其中A时段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并在此时段学校精心组织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研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们释疑,真正做到学习问题日日清、疑惑问题当日清。B时段为活动课程,课程设计以年级为经线,开展主题特色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系列课程。以学科为纬线,不同学科老师开发相应拓展课程,由教研组长统领负责,学科负责人严把质量关。通过研讨课程主题,根据年级特点,设计多学科、多样化的系列活动课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造福学生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该校校长刘树平介绍,随着延时服务全面开启,八小制定了适合校情的分年级分时段服务方式,分年级指一、二年级由于孩子小,兴趣、爱好、特长都处于培养、发现、挖掘阶段,指向性不明,所以在服务方式上更注重活动开展,开设了绘本阅读、快乐故事会、经典诵读、智慧七巧板等孩子们喜欢的项目。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兴趣开始由面到点过渡,孩子们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参加了艺体类各项活动,渐渐有了指向性较强的兴趣和爱好,在自己天赋较好的项目中逐渐显露,所以学校设置了更多的艺体类和特色类课程菜单供学生选择。

记者还了解到,分时段是指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主要完成学科类作业并对自己所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及时地寻求老师的帮助,吃清弄懂困惑的原因,第一个“+”指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至周四有一课时文学类或益智类活动,文学类或益智类活动是让孩子们在完成一天紧张的学习后,精神得到一种舒展和释放,力求达到劳逸结合、寓教于乐的效果,避免学生因枯燥的学习产生厌学的情绪;第二个“+”是指三至六年级每周星期五全部为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活动中学习,涉猎各种特色课程,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兴趣爱好,为确立后续的发展方向奠基。

新闻推荐

“数字时代红色文创的新视界”研讨会在榆举行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本报讯(记者张占林见习记者何易卓)12月21日,榆林市举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数字时代红色文创的新视界”研讨会,国...

绥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绥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