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扎实推进村级干部队伍及后备力量培养育好“领头雁” 走好“振兴路”
通讯员 刘涛
近年来,绥德县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村级干部队伍及后备力量培养,涌现出一批党员致富“领头雁”,为全面乡村振兴增添了新活力新动能。
精挑细选建队伍
今年27岁的马德,大学毕业后返乡投身新型养猪产业。因为肯学习,加上有关部门和镇村两级的支持,短短几年便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2020年中角镇马家川村“两委”换届时,他顺利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生于斯长于斯,我愿用我掌握的技术,带动更多的乡亲创业,一起走上致富路。”马德说,在他发展养殖产业的过程中,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还长期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的玉米作为饲料,并无偿向村民提供种植所用的有机肥。现在,马家川村村民几乎都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并将养殖产业做成了全镇的“金字招牌”。
“下一步,我计划鼓励村民一起投资入股,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在全村开展土地流转,种养结合发展大棚蔬菜项目,带领村民一同增收致富。”马德说。
据了解,在去年以来开展的村级换届工作中,绥德县始终坚持在抓早抓细抓实上出实招下功夫,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真正做到“人才上去,庸才下来”,一批年轻有为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进入村级干部队伍;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力量678名(其中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致富带头人占比33%,返乡大学生占比31%,退役军人占比5%),并按照村干部标准进行严格管理,坚持每年对其进行综合研判、动态调整补充。
精雕细琢育良才
村级在参与日常事务中教授工作方法,镇级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质量方面抓提升,县级通过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分阶段举办村级后备力量学历教育提升班……近年来,绥德县还立足农村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层分级开展各类培训,多维度满足后备力量的知识技能需要。
20年前,白海军从外地返回家乡白家硷镇白家硷村开始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因为有文化,加上好学好钻研,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2009年,他开始种植从东北引进的香瓜,当年便获得成功,收入更是比种植蔬菜翻了一番。
既要向种植户传技术,还要为种植户寻销路,此后白海军一直在为香瓜产业忙碌着,他已经成为白家硷村香瓜的“代言人”,他的大棚基地也成为绥德县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定点基地。如今,仅香瓜和吊瓜种植,每年就可为白家硷镇农民增收上千万元。
在今年白家硷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中,白海军当选为支部委员。他说,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亲们真正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并和大家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精准激励促振兴
田庄镇延家沟村村民王宏垒此前常年在外承包建筑、水利工程,2018年返乡后成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此后,他带领村民聚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旅游业,延家沟村也由此成为田庄镇“三变”改革的样板。
薛家峁镇石家沟村村民石红星此前在府谷县经商,2014年返乡后承包了数百亩坝地发展起种植养殖产业,后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村民”模式,带动石家沟村、慕家沟村、团结沟村的46户村民顺利脱贫致富……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绥德县高度重视“能人效应”,在村级换届中积极动员、吸引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发展活力、拓宽发展路子。
“农村要发展,乡村要振兴,根本在于人才。”绥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钱建雄表示,有致富经验的“能手”、有兴业本领的“强人”、有学历的知识分子、有经商头脑的人才,都是村级干部队伍及后备力量的培养对象。只有把这些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并通过具有强力激励效应的长效机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才能带动广大村民在村强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科)近日,绥德县公安局四十里铺派出所联合四十里铺镇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志愿队,共同开展“反电信诈骗主题宣传...
绥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绥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