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大定钟 风雨八百年

榆林日报 2021-09-06 08:19 大字

大定钟

薛喜刚

公元1128年,即南宋建炎二年,金朝天会六年,绥德被纳入金朝的版图。其时距种谔从西夏手中收复绥州,即北宋治平四年(1067),仅仅过去61年。公元1234年,金朝被蒙古、南宋联军所灭。统治绥德一百多年的金朝像狂风一样席卷而来,又像细雨一样飘然离去,没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多少印迹,本地史书记载也仅是只言片语。

但有一口铸于金朝大定年间的大钟,还是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铭文让我们看到久远的信息,发现尘封的历史。

光绪版《绥德州志》对大定钟的记载是:“大定钟,金代大定二十年(1180)十月铸,悬于治东钟楼山,晨暮撞鸣,其声有紧慢各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之节。”这段话交代了钟的铸造时间、悬挂地点、敲击时间以及敲击方法,而较早时候的顺治和乾隆年间修的志书中,只记载铸造年月,却无其他信息。

因为铸于金朝大定年间,所以俗称大定钟。钟悬挂于钟楼山,北望扶苏墓,南连巽地楼,旁边就是东城墙,夯土遗址仍在。战事已去,烽烟消散,只有残阳映着古钟,诉说着冷兵器时代的沧桑岁月。古钟高2米,直径1.8米,周长5.7米,重1.5吨,下有八耳,刻八卦图纹。钟身铭文自上而下分三层,每层又分八格,共二十四个板块。铭文内容是研究金代地方史难得的参考资料。

神秘的经咒

大定钟最上面一层的八个板块中,前三个板块内容是祝词:“上祝,皇帝伏愿,道契乾坤,明齐日月;万灵护佑,六气均和;皇后福海,增深寿山,益固宫庭;华祉圣嗣,储祥庆本;一人亲敦,九族次及;文武官僚,常居禄位;照顾十方,三界六道,四生一切有情,法界众生同登道岸。”第四至第七个板块内容是《净天地咒》:“净天地咒: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干罗达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吾诵一遍,却病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真;凶秽荡尽,道气常存。急急如律令。”与现在见到的《净天地咒》相比,差别不大,只是少了最前面“天地自然,秽气分散”一句。之后是时间:“维大金大定二十年岁次庚子十月庚辰二十七日记。”

以上内容是竖排右起向左读。剩下第八板块刻的是《甘露法食咒》的部分内容,奇怪的是,文字却是从左向右读:“急急如律令。九幽往生甘露升真咒:寒庭多悲苦,回心观太无,女青灵宝符,中山真帝书,一念升太清?二念□丹兴,功德九幽下,灵魂生紫灵。”内容也与传统经书所载有所不同,或许是另有版本。

姓名的文化

钟铭的二三层共十六个板块记载了众多集资者的名字,但没有记录捐资数额,有官衔名称的人多在二层出现。经统计,人名有400多个,涉及姓氏80多个,王姓人最多,达44人,其次是刘、李、张、杨、赵、高、牛、贺等姓氏,这些姓氏与后来绥德的望族大户相比,还是有所不同,或许是明代的外来移民改变了姓氏结构。一人一姓者占了一半,“青、么、中、相、仵、千、敦、思”等姓氏今天本地已很少见。

有四个姓氏比较特殊,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没撚窝里朶、耶律温、郭胡刺骨、咩保世章,这几个名字明显不是汉人的。没撚是女真的一个小部族,这个名字应该是以部族名称为姓。耶律是辽朝国姓,耶律阿保机便是辽朝开国君主。郭胡刺骨和咩保世章这两个人连姓氏也不好确定,是单姓还是复姓呢?

仔细研究,钟上的名字也是很有意思的。其中单字名字居多,有260多个,双字名字有100来个,还有40余位有姓无名的女性名字。看起来当时人们还是更钟情于单字名。名字中含“信”“仲”两个字的最多,各有13人,“德”与“安”各有10人,“椿”有7人,“显”“道”“松”“玘”各有6人,“裕”“礼”“友”各有4人,可见这些字在当时非常流行,就像现在的梓涵、浩宇、欣怡一样,是受追捧的网红名字,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民众的希冀追求。

单字名还是双字名,不仅是一个代号的问题,其背后还有着复杂的社会动因,王莽的新朝甚至命令取名不得用双字。铭文中的双字名大都是有字辈规律的,同一辈分占一个字。从目前资料看,中国正式的字辈是在宋代形成的,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连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种体现宗族关系、表明世系次第的宗法制度一直在传承延续,在宗族观念淡化步入小家庭时代后,字辈名字越来越少,近年来也有不少家族在续写或修立家谱,希望留住根脉记忆。金朝统治下的绥德也受到大宋潮流文化的影响,有了按字辈取名的风尚。我们看一下铭文中的部分名字:

牛姓“思”字辈有10人:思齐、思孝、思顺、思明、思正、思喆、思益、思道、思静、思敬。

贺姓“公”字辈有4人:公茂、公愿、公慧、公想。

王姓“天”字辈有4人:天肃、天祐、天睦、天愈。

不仅普通人这样,道家也有字辈讲究。道士中不同姓氏的“德”字辈有3人:刘德清、牛德元、王德一。道童中“守”字辈也有3人:张守朴、姚守道、谢守柔。

用数字起名也是钟铭中一个有趣的现象,这种取名方法在宋代民间很是流行,比如苏轼又名苏九二,苏辙又名苏九三。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这种取名方法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看一下铭文中的名字:刘一郎、高一郎、头巾张一郎、张八郎、李八郎、骆二、头巾李二、穆二、陈三、仵一、霍一、谢四好、刘一相。奇怪的是,有两个名字前加了“头巾”二字,是表明一种社会地位还是某种身份,还需研究。另外还有两位没有名字的官人:梁四官人、王二官人。官人是对有一定地位的男子的敬称,比如那位有名的西门大官人。

还有一些名字也很有意思:穆驴子、交则、刘皮子、刘花子、尹银子、敦铁子、郝缐子、刘奴子、韩家驴,这些名字大都是以“子”字为后缀,没有那种仁风礼至的教化与期许,充满草莽气息。还有刘飵店、栗飵店两位,姓不同名一样,也许就是两位开饮食店人的代号。

铭文中还出现了一些孩子的乳名,若两字重叠的话,后面的字用叠字符代替:好々、小好々、牛々、住々、马々,还有一位叫丑吃嗒。这些名字随口叫成,好记好叫,体现了家人对孩子的亲昵怜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八百多年后的今天你在街头大喊一声这些名字,保不准就有人回应。

铭文中出现的40多位女性名字,基本都以“姓”加“氏”的方式呈现,如雷氏、姚氏,没有具体的名字。也出现了诸如窦李氏、谢封氏、齐李氏这样的名字,窦、谢、齐是丈夫的姓氏,也应了那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话,妇女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这种现象在陕北农村一直存在,妇女结婚后的称呼是“某某家(媳妇)”,这某某便是丈夫的名字;有了孩子又变成“某某娘的”,这某某又成了孩子的名字。及至终老,村里还有人不知道这位妇女到底叫什么名字。铭文中这些女性只留下姓氏,她们的名字终究遗失于深闺中,隐藏在婚姻里。

除了男和女,铭文中几百人的高与矮、胖与瘦、美与丑、富与穷一切都渺不可知,那些人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深处,再不会被人记起。他们也有过鲜活的生命,在疏属山上呼儿唤女,在无定河谷采摘耕织。锅碗瓢盆的打击乐也好,家长里短的奏鸣曲也罢,都是这片土地上最深情的歌谣。如今山水依旧,只是风景变了模样,那些匆匆的过客,变成了镌刻在铁钟上冰冷的一个个字符,留给世人许多的猜想。

地名的变迁

金朝地方分路、府、州、县四级,县以下设有城、寨、堡、关、镇等。铭文里出现了天水郡、延安府、高陵县、漆水县、嗣武城、义合寨、怀宁寨、克戎寨、暖泉寨、米脂寨等不少地名。

唐代以后天水郡的建制就已不存在了,然而天水乃是赵姓的郡望,金人曾封宋徽宗为天水郡王,宋钦宗为天水郡公,天水从没有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现在的天水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延安府的地理位置一直没变,今为陕西省的地级市。高陵县是关中历史悠久的一个县,现在已是西安市的一个区了。延安府与高陵县是捐资人先前任职的地方。漆水县是耶律氏的郡望,但历代王朝从来没有设过漆水县,所以这个郡望名称可能是来自水名,但地点在哪里,到现在也无定论。

其他绥德所属寨堡今天或为村或作镇或成县,命运各不相同。就像同一所高中毕业的学生,有的考了985,有的连专科也没得上。嗣武城,在今榆阳区镇川镇的石崖底村,今称红云山。古城已成废墟,山巅有一座烽火台,城下有悬空寺一所。嗣武城这个名字已经被人们遗忘,只有部分人还记得它的另外一个名字——罗兀城。义合寨在今义合镇,是绥德的一个大镇,地处国道,车流密集,商贾云集,城垣轮廓清晰。怀宁寨,在今子洲县淮宁湾镇西的薛家城则,古寨遗址尚存,城旁的那一条河流叫作淮宁河,也算这个寨堡留给大地最深的印记。克戎寨,在今子洲县双湖峪街道张寨村,若不是刻意寻找克戎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寨子了,对克戎两个字的意义恐怕也不能理解。暖泉寨在今米脂县桃镇申家硷的山峁上,暖泉已枯,只留部分夯筑墙体与寨中废弃的暖泉寺作伴。米脂寨就在今米脂县城的上城,米脂寨的发展最好,已经是一座与绥德齐名的县城了。

这片土地像走马灯一样变换着主人,不同的民族来去匆匆,地方的建制和归属变化不定,在时代的洪流中地名也不能从一而终。大定钟上的地理信息,蕴藏着内涵丰厚的历史文化,展开了一轴边关要塞的历史画卷,我们仿佛看到金戈划过的流光,听到铁马远去的蹄声。

官员的名片

钟铭中的耶律温是绥德军的一号人物,其官职头衔最长,有24个字——“明威将军知绥德军事上骑都尉漆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他的实职是绥德军知事,但还拥有武散官“明威将军”、勋官“上骑都尉军”、爵位“开国子”三个称号,都是正五品。如果给他印个名片,也得好几行呢,读得让人喘气。

散官是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有官名无职事,金朝分四十二阶。而勋是授予有军功武官的,没有实际职务,比平民的身份高,可以享受一些特殊待遇。爵,是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是表示社会地位和待遇的一种尊号,意思是根正苗红,金代的食邑五百户无实封,这位耶律先生正是这样。

没撚窝里朶是绥德军的二号人物,职务称呼是“昭勇大将军同知绥德军事”,他的实职是绥德军同知,相当于副职,昭勇大将军是正四品(下)散官名称。

青邦直,职务是“忠显校尉绥德军军事判官武骑尉”,他的实职是军事判官,其拥有散官“忠显校尉”与勋官“武骑尉”两个从七品头衔。让人不解的是,他的名字居然出现在耶律温和没撚窝里朶的前面,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中,这让领导看见情何以堪?

再一位萧□,职务是“武义将军知义合寨事”,据《金史》记载,知寨为从七品官员,而“武义将军”是从六品(上)散官名,这一位算是高职低聘了。

赵安世,官阶是从六品(下)的“武略将军”,没有实际职务。

接下来出场的四位都与酒监官职有关,分别是:内供奉班袛前延安府酒同监赵安庆、供奉班祗候前高陵县商酒同监赵瑜、修武校尉绥德军商酒都监高迪、进义校尉绥德军商酒同监周伯璘。前两位酒同监曾在外地任职,祗候在官阶中未见,可能只是职务较低的衙役。后面两位在绥德任职,一位是酒都监,官阶为从八品(上)的修武校尉;另一位是酒同监,官阶为正九品(下)的进义校尉。酒监一职在《金史·百官志》中没有记载,应该是当时管理酒类专卖及课税的官员。一个地方单酒监就有两个,可见当时绥德应该是盛行酿酒,直至今天绥德人的喝酒也还有些名气。学界普遍认为蒸馏酒是元代开始的,然而在河北青龙县考古时发现一件金代烧酒锅,也许是金人造出了中国最早的烧酒。当时绥德这些酒监管理的可是蒸馏烧酒?没有人告诉我答案。

郭胡刺骨,职务是“敦武校尉绥德军司候判官”,他的职事是司候判官,官阶为从八品(下)的“敦武校尉”。司候司是金朝所置,主要职能是监察吏卒,维护治安。

刘天吉,职务是“儒林郎绥德军司候武骑尉赐绯银鱼袋”,他是绥德军司候,官阶为从七品文散官“儒林郎”,被授“武骑尉”勋官。除此以外,他还获“赐绯银鱼袋”的奖励,只有五品官员才能服绯袍、佩银鱼袋的,这个荣誉对于刘司候也是非常重要的。

赵安民,第二正将。金朝正将为正七品,但他却拥有从五品(中)“显武将军”官阶,也是高职低聘了。

刘一郎,嗣武城马部将,属正九品官员。

郭璋,承务郎,属从七品(上)官员。

铭文中还出现了王氏、高氏两位受封的官员太太名字:王氏被封为天水郡夫人,高氏被封为天水郡君。金朝郡公(二品)母妻封郡公夫人,郡侯(三品)母妻封郡君,这两位夫人因何而封,无从知晓。

还有几位是管理宗教事务的:王德一的职务是主持道观事务的“知观”,樊若愚和李□□是管理地方道教事务的“道正”,王道士和李道士均是赐紫道士,地位不低。

这些官员的名片,为我们打开了解金朝地方官制的一扇窗口。

岁月悠悠,白云苍狗,那栉风沐雨的大定钟早已不再鸣声报时,失去实用功能后没有人去关注它的存在,即使看见了也不会理会那庄重有余乐趣不足的古钟。日升月落,春来秋往,孤独的大钟一如既往地守望着相伴了800多年的县城。站在钟楼山上,绥德县城尽收眼底,街头的楼房越长越高,汽车越来越多,人流越聚越密。历史有时就是以这样顽强的方式在某个角落存在,用零碎的信息沉淀着不一样的情感和记忆,而这也完全不影响新生活的继续。

新闻推荐

绥德警方捣毁一“跑分”洗钱赚佣金窝点

本报讯(通讯员马凯)近日,绥德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捣毁一个“跑分”洗钱赚佣金窝点,依法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共缴获银行卡23张、手...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