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汉画像石之美
张茜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刻绘在祠堂、墓门及墓室四壁上的,具有装饰、加固、镇宅、留志告世等功能的壁画。它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是汉代丧葬文化的典型代表。汉画像石以图像的形式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被称作“石头上的史诗”“汉代社会百科全书”。
榆林出土汉画像石近千块,分别出土于榆阳、绥德、米脂、神木、横山、靖边、清涧、吴堡、子洲等地。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博物馆和文博单位均有收藏。
我在榆林市汉画像石博物馆工作已有十余年,每当面对不同观众讲解馆内基本陈列和举办的多次汉画拓片展时,都会反复地刷新我对这些汉代艺术珍品的认识。它们在经过千年的时光回流后,向我们透露出那神秘的、伟大的、真实的历史意义。
绥德、米脂是陕北出土画像石数量最多的地区,其画面题材涉及极广,有灵禽瑞兽、神仙崇拜、农耕文化、车骑出行等,内容丰富,形象惟妙惟肖。其他各地区的汉画像石也都既包含这些内容,又各有千秋。
有的画像石上刻有西王母、玉兔、羽人、三青鸟和伏羲女娲等诸位仙人,体现了汉代人受黄老思想、道儒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生死观和宇宙观。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形象化、图像化地了解了汉代社会思想、政治模式。
有的画像题材比较写实,刻绘了现实生活中的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出行狩猎……让我们既能感受到汉民举廉收割满载而归的喜悦,也有家禽交尾繁衍嬉戏的生活情趣。宛若一幅汉人面对生活乐观、积极又朴实的场景图。
有的画像石上刻有象征吉祥、福禄的雄鹿、盘角羊造型,好像是古人在表达追求福德、吉祥的观念,他们正在许下万事如意、诸事顺利的愿望!
还有些汉画题材表达了天国仙境的那种神秘和浪漫色彩。石上格内云卷云舒,或幻化成鸟、龙纹,或间杂各种瑞兽。许多边饰中和门柱上还有如“星辰”般的点状纹饰,似乎象征了星空云气般的仙境。那些驰马挽弓的猎者,和慌忙逃窜回首张望的动物,个个都如此灵动。汉代人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神灵世界,想象着自己遨游天际,周围有快乐的精灵、有神仙庇佑、有云霞涌聚。就像今天的我们怀揣中国梦一样,汉代人也拥有一个民族的“飞天梦”!
这种仙境般的画面是古人超脱了自然的束缚,充满想象、勇于创造的浪漫情怀和未来规划。
一些画像石上还刻绘着周公辅成王、老子见孔子、荆轲刺秦王、二桃杀三士、完璧归赵等故事。它们以人物图叙述故事,将汉武帝之后开始的“周公辅成王”政治模式和两大学派代表人物间的文化交流,以及仁、义、礼、智、信等汉代社会核心价值观都刻在这一块块石头上,传承下来,成为几千年来的文化印证。这是多么绝妙的智慧呀!
画像石墓中的墓门组合最能体现汉代人民的家国观念。门扉上的铺首、龙、虎、獬豸等都是保家卫国、驱逐邪祟的象征,光宗耀祖、荣华门庭的理念,使汉人有了这种对“大门”的重视。
关于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彩绘研究也是其艺术性的体现方式,我通常在讲解中,会贯穿雕刻技法的介绍。陕北汉画像石均就地取材,先以墨线勾样,再用平面减地的技法,或阳刻墨线勾勒;或阳刻加阴线并施以麻点;或浅浮雕;或单层、分层减地;或朱、绿、赭、白色进行点染;精湛绝美的画面使观众更深刻感受到陕北“没眉没眼”“剪影式”的艺术风格。
汉画艺术从巫的美到理性的文明,从精神的慰藉到物质的平衡,展示了中国历史人文艺术的永恒。而陕北汉画像石作为全国画像石的一大分区,在探寻榆林历史真相的同时,也点燃了我心中对汉民族、对家乡的自豪感!
新闻推荐
采摘芝麻香瓜张东红摄沙地红薯产量高惠斌摄山地苹果分外红张东红摄农家庭院话丰收曹维豇摄黄芪产业大力发展慕艳芳摄核桃...
绥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绥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