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开通4G了 绥德县聚焦脱贫攻坚推进主题教育见闻
本报记者 马蕊
“走过三山四码头,没走过南山雁岔沟。”这是一句在绥德县广为流传的民谚。有一种解释,以前的白家硷镇南山村和雁岔沟村地处相对偏远的山区,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路难行,“九曲十八弯”,所以大多绥德人只闻其名,未能亲往。这句民谚,客观上反映了南山村和雁岔沟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6年7月,同为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南山村和雁岔沟村合并为雁南村,共有298户7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38人。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雁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化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自来水入户、接通生活用电、修建村委会、美化人居环境、建成千亩果园、发展种植养殖产业……贫困人口从83户238人减少为9户11人,圆满完成了贫困村出列任务。然而,由于雁南村山高沟深,手机信号微弱,移动通信不畅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村民虽然拥有手机,但“通讯基本靠吼”的现象依然存在,已成为制约该村发展和影响村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全县像雁南村这样存在通信难问题的行政村还有100多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绥德县委将转变干部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作为检验主题教育实效的“试金石”,引导党员干部紧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动深入基层、来到群众身边,面对面了解群众的诉求与期盼,真刀真枪解决问题。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将群众反映的偏远乡村通信难问题列入全县15项整改落实的问题清单,指定一名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包抓,明确解决时限,从严从实整改。
绥德包抓县级领导,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诚按照县委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多次带领工作组深入偏远乡村调研、实地测试、入户走访。后经了解,三大通信运营商建设1个通讯基站的成本在70万元以上,而绥德县大部分行政村常住人口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企业没有盈利不愿投资,政府投资资金缺口又大。
信息科技发展到今天,会不会已经有一种既实用又廉价的技术可以采用呢?工作组多方联系都毫无所获。正在失望的时候他们得到消息,榆林有一家专门解决偏远山区风力发电通信问题的信息公司,很可能掌握有关技术。后与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对方答复如果在他们的技术设备解决范围内一般情况能够破解,费用在5至10万元。经汇报绥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决定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行政村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破解。经过比选,确定了雁南村,工作组邀请该公司专业人员4次携带专业设备进村上山实地勘测,结果认为采用无线电波拉远站技术可以解决该村通信问题。解决方案是:通过上游“白家硷基站”下发运营商数据业务,由高性能远距无限微波传送5.13公里到“雁南村拉远基站”接收端接收,随后将微波调制为光信号进入光纤通道到达RRU基站,再部署两面扇区天线发射3G或4G手机网络信号完成整体接入,周围群众即可进行通话和上网。
经与该公司反复协商后,绥德县政府专题会议研究,由白家硷镇政府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实施该试点项目,最终历时40余天建成。基站建在村里两座山顶处,通过扇区发射信号,经过调试优质覆盖半径1公里以上,有效覆盖半径达到2公里,完全覆盖了该村的通村道路和所有群众窑洞,可容许500至600人同时通话和上网。镇村两级组织干部逐户检查验收后,认为该设备发射信号稳定,所有村民窑洞里手机信号基本达到满格,全体村民给予一致好评,该村通信难问题彻底解决,试点工作圆满成功。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们正在统计各乡镇需要解决通信问题的行政村,春节前后逐村进行实地勘测和设备定制,明年天暖后全面开工建设,力求短期内解决全县偏远乡村通信难问题,让全县老百姓都进入通信畅达的网络信息时代,彻底破解县委主题教育确定的这一民生难题,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王诚表示。
新闻推荐
在绥德,经过有名的三十里铺,“双水村”就到了。“双水村”实则郭家沟村,因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这里取景而被外界称为“双...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