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教育改革有力度 民生福祉增温度

榆林日报 2019-09-24 12:58 大字

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玩耍(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杨晓慧

教育是事关人民福祉的民心工程,关联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近年来,榆林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和教育工作实际,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积极作为,打出了一套“锐意改革与创新、推进均衡与公平、提升内涵与质量”的“组合拳”,全力推进榆林市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1、绘蓝图

搭建起教育综合改革的“四梁八柱”

教育是国之大计。榆林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尤其是在今年榆林市教育大会前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榆林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描绘了未来一个时期榆林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下发了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系列文件,完全搭建起了教育综合改革的“四梁八柱”。榆林教育综合改革经验还在全省教育大会上进行书面交流,延安、商洛等市来榆林市考察学习。下一步,榆林市教育进入了“内部装修”阶段。

2、增投入

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21.54亿元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是榆林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21.54亿元,实施学前教育建设项目246个,义务教育改薄项目269个,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217个,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项目(不含榆林中心城区)21个,榆林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项目59个,预计增加学位10万个,今年秋季学期投入约2.5万个学位。

与此同时,启动教育信息技术“云网端”一体化建设,建成榆林市教育云平台,承办了全省基础教育实验教学展示会。榆林市11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绥德县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标准,8个县市区通过省级“双高双普”验收,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程度改善。在职业教育方面,市财政每年预算专项经费2000万元,每年设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明确了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每年不低于1600元。

3、抓质量

二本线以上人数连续9年突破1万人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榆林市建立起学校、教师、学生“追赶超越”近远景教育目标管理体系,实施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办校,坚持“五育”并举,开展立德树人“八项行动”,构建起中小幼各学段上下贯通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基本确立“学生中心”理念。师生关系有效调整,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二本线以上人数连续9年突破1万人,今年一本应届生上线人数5826人,上线率达35.75%,比去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二本应往届上线人数达16071人。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开展教师技能大赛和班主任技能大赛,评选表彰49位名校长、185位名教师、87位名班主任,授予39个家庭“榆林市教育世家”荣誉称号。并积极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品牌学校和高端人才,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榆林市26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和4所市直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督导评估,倒逼学校向教育教学管理要质量。

4、解难题

榆林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

“进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是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榆林市出台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及收费管理办法、幼儿园分类评估管理办法等文件,采取“公办园差额收费、民办园差异奖补”等措施,大力缩减公办、民办园收费差距,榆林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进展顺利,榆林中心城区8所小区民办园收回公办。

为了缓解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榆林市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划片就近、对口直升、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政策,电子派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制度化常态化;高中自主招生和平行志愿录取政策平稳落地,职普招生比例达到4∶6。同时,纠正唯分数的顽瘴痼疾,建立健全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为评价内容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保障了教育起点公平、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

5、强机制

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不断提升

榆林高新区所有校长,榆阳、神木新任校长实行职级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现专家办学;实行教师工资绩效制改革,在原工资基础上增加教师工资总额的15%用于绩效考核,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津贴提升到每人每月1000元、1500元和2000元,幼儿园按每班每月600元标准核定,激发了教师工作动力……

这些举措的实施,不断提升榆林市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此外,榆林市教育活力也在不断释放。每三年一轮,分年组织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节,组织并规范研学旅行等,全面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启动新一轮“家校共育”工程,每年培训家长10多万人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正在形成。强化教育治理,制定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全面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建立健全黑白名单制度,每所学校建起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教师成长中心和家长服务中心,为学生生涯规划、教师专业成长、家长参与教育提供科学指导和周到服务。并且在133所学校试点开展课后服务,切实解决家长的实际困难。

下一步,榆林市将全力以赴做好教育“内部装修”,努力建设有品质的学校、培养受尊重的教师、培育有未来的学生,切实办好家门口学校,让榆林的孩子不再为求学远赴他乡,让榆林的家长不再为抚育子女两地奔波。

新闻推荐

绥德县政协再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讯(马丽娜记者许鹏)9月6日,绥德县政协召开九届九次常委会议,对推进政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以...

绥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绥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