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历史中的人格魅力 读厚夫历史文化散文集《走过陕北》

延安日报 2019-04-28 11:31 大字

杨玲娜

《走过陕北》,是延安大学厚夫教授撰写的一部叙写陕北历史文化的散文集。在纯文学作品出版难的今天,《走过陕北》能被国内顶尖的商务印书馆看中再版重印,无疑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其很受读者喜爱的价值。

厚夫先生深爱生养自己的陕北,他耗费多年心血寻踪觅迹,史海钩沉,翻阅史书典籍,剥开历史迷雾,做理性归纳思考和诗意表达,写出了历史文化散文集《走过陕北》。全书以游览记叙的方式道出了作者觅迹陕北的心声,通过对文化景观的游览和凭吊,为读者揭秘陕北这块土地上刀光剑影的历史和蕴藏丰厚的文化。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捧读这二十多万字的精彩华章,我们可以获得历史知识,思想启迪,品格陶冶和精神升华,其意义远胜过我们匆匆走马观花之所得。

和初版以《凝望宝塔》开始的编排顺序相比,新版将《陕北守望》作为开篇之作,更能从大文化的角度凸显“史”的特征。《陕北守望》以统领全书之势,首先,从宏观上简略追溯了陕北古老而悠远的历史发展轨迹;接下来的篇目便大体按照从古到今的时空顺序娓娓道来,将著名的历史遗迹、显赫的历史名人一一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桥山上浩瀚苍翠的古柏林里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家乡大禹治水遗迹的远古传说,陕北境内绵延千里的长城遗址所包含的不同时期众多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淹没在岁月尘土中的古代南北大动脉秦直道,绥德境内令一代代后人扼腕叹息的扶苏、蒙恬墓碑,毛乌素大沙漠里的统万城与大夏王国赫连勃勃的兴衰沉浮,米脂城里李自成的行宫和鄂尔多斯高原上成吉思汗陵的真伪,羌村留下的杜甫踪迹,万花山上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坟墓,还有杨家城、金锁关、石宫寺、蕲王祠等众多古代遗迹,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的重大意义,最后是延大校园里为文学鞠躬尽瘁、英年早逝的路遥英灵……陕北黄土地五千年的历史遗迹及其与之相连的风云人物等等尽收眼底,超越古旧的文化表层,达到寻根意识和现代意识的统一,也传达了厚夫作为一个地道陕北人对这片热土的深情礼赞:“陕北是我的根,我的家园。”

历史是人创造的。无论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是文字记载的历史变迁,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走过陕北》的作者以良好的史学涵养和丰厚的文化储藏,生动讲述了陕北这片广袤土地上产生的无数神话传奇,诞生的不少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英雄人物和文化巨匠。大禹作为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也许未必真有其人,但他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境界,无疑成为鼓舞一代代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巨大精神力量与典型代表。誓死抵御外辱的杨家将、花木兰、范仲淹、韩世忠,直到陕北红军的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英年早逝的文学殉道者路遥等,他们身上共同流淌着陕北文化血液,体现着陕北地域文化长久积淀而形成的大气、包容、刚烈的性格特征。

散文的价值不仅在于描山绣水,更在于抒发作者的某种人生感悟,使其于朴实平易中蕴含着思想哲理与人生况味,否则便不是好的散文。在叙述历史人物的丰功伟业时,作者厚夫并不是对于史书典籍的简单引用和重复,而是在以史料做辅助的情况下,不忘其散文家的本职,将自己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考,善于通过穿越现实的思考,获得某种瞬间的顿悟和发现,并迅速借助意象的创造将这样的瞬间凝聚为饱含情味和哲思的文章,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重新思考打量人文景观背后的深沉意蕴。他的这些篇章是物、情、意的有机融合,呈现出抒情与哲理的高度统一。厚夫很重视散文旨意的提炼,他的《走过陕北》把我们带入一个充满理性思维的空间,使我们在感受美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

厚夫在《赫连勃勃墓考辨》一文中认为,追踪历史的目的,在于启迪未来。的确,《走过陕北》不光带给读者大气磅礴的陕北印象,更重要的是对个体思想和人格的一次洗礼和启迪。西方美学认为,美在距离,只有拉开与历史的距离,重新以现代的目光去审视历史文化现象,我们或许才能得出更加理性和公允的看法,才能从布满风沙的表面来透视这些历史文化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时代局限和性格悲剧。和那些正面英雄人物比起来,雄心勃勃想要千古不朽的秦始皇、赫连勃勃、李元昊等一代枭雄,留给后人的影响与评价则比较复杂。他们生逢乱世不甘平庸,剿灭群雄、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固然可嘉,但骄横残暴、滥杀无辜却必将功败垂成,留给后人无尽的叹息与教训;人品高洁但却愚忠愚孝的公子扶苏与缺乏决断的大将蒙恬的悲剧,警示后人关键时刻慎于辨别真伪于国于己是何等重要;从对古战场、古关隘的寻迹中我们深感当今的和平来之不易;从嫉贤妒能、自私阴鸷,最终自食苦果的秦相李斯身上我们应该认识到坚定的人格对知识分子何其重要,从斑驳陆离的历史风沙中我们应该学会以史为鉴,珍惜当下……

著名散文家杨朔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并认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走过陕北》虽然以历史题材为主,但它是文学不是史志。这两者最大的区别一是前者可以在细部有适当地夸张、想象、虚构,而后者则无论大小事件均须查有实据;二是前者可以注入作者的感情色彩,而后者则必须以冷静的旁观者身份严格写实,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好恶带入其中。厚夫的这些历史文化散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他的笔下是诗化的历史,是寄寓作家强烈感情色彩的历史。无论是先祖黄帝龙驭桥山,还是禹迹陕北疏河道治水患,秦扫六合修长城建直道……作者都是通过对历史的诗化解读和诗意描述来展示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这就使得读者阅读其作品时,在获得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不会感到晦涩乏味。厚夫善于用他那颗火热的“诗心”去发现并感受生活,善于营造浓郁的诗的氛围,形成了其诗情浓郁、意趣盎然的独特审美风范。

全书开篇《陕北守望》第一段的排比句,其实就是一首很好的抒情诗:“陕北是一片片连绵起伏的黄褐色的群山,陕北是一朵朵缥缈的白云,陕北是一首首抒情的信天游,陕北是一个个神奇的故事……陕北是我的根,我的家园……一棵孤独的老树,一茎抗争狂风的弱草,一张诠释生命图腾的剪纸,一曲嘹亮的唢呐声,一阵狂飙似的安塞腰鼓……”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开始,就为全书的叙述风格定下了用充满诗意的情怀来展示陕北历史的调子。这种诗情不仅体现在书中全文或部分引用的杜甫、范仲淹、雁翼等古今诗人的诗文,而且还体现在作者自己像开篇那样充满浓烈感情色彩的字里行间。如“月以黄色而灿然,金以黄色而贵重。黄色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泉,是信仰,是追求。在这娇美的月色之下,我的思绪不断上升、飘飞……”(《梦意桥山》),“是啊,寄情于山水之间,可以访寻那生命的对应。于那如丝的长瀑下,感悟美的回响;于那静若处子的一汪碧波间领略大自然的风韵;于那叮咚的泉水间把握生命长存的真谛……”(《激情壶口》)等等。

他笔下陕北独特的山川景物,也写得如诗如画。金锁关“仿佛上帝的巨手在巉岩间硬抠出的一条缝儿,窄窄的,细细的,只留出一条公路的宽度。峡谷两旁,山势突削,重岩叠嶂,或拔地而起,或横空出世,或黑云压城,姿态各样。山谷间的苍松翠柏,或苍颜多斑,或娟秀文雅。山间草木茂密,鸟语啁啾。”(《过金锁关》);“贺兰山屏风般地伫立在河套平原上,突兀而奇峻,苍凉而刚悍,像是穿越了无数岁月风尘的巨人,漠视着一切。那龙卷风刹那间搅起一团团混沌的沙尘,嘶天裂地般狂飙突进。”(《大风中的西夏王陵》);独一无二的壶口更显奇绝:“由巨大的收束力而形成的壶口之瀑,撼天动地,蔚为壮观。阵阵浪涛的鼓吹,敲击着天地间的鼓面,噌吰而嘹亮,激昂而飞跃。一幅巨大的黄绸,在天地间狂舞,宛若一队队不断变换阵势的安塞腰鼓,在生命的造化中不断寻求理想的升腾……”(《激情壶口》)。

全书以《阅读路遥》一文收尾,意在凸显陕北地域文化和英雄人格对一代代后人的滋养。正是因为这片土地上曾经留下过赫连勃勃、杨家将、花木兰、李自成、刘志丹等英雄豪杰的壮举,留下过杜甫、范仲淹等文人墨客的事迹,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共同汇聚成一条独特的陕北文化血脉,孕育形成了路遥这样当代陕北人大气包容、卓越坚定的人格,也因之有了《人生》《平凡的世界》这样的文学精品。

(作者系延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新闻推荐

乔国桢:七次被捕的工农运动英雄

○乔国桢像新华社发新华社西安3月28日电(记者李浩)“我姐姐出生在监狱,我一辈子没能见父亲一面,唯一收到的父亲遗物,是他...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