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胡家沟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高强驻村一任 造福一村
本报通讯员郭小瑞 徐晓明
“除了胡家沟村的村民不是新来的,其他一切都是新的。”78岁的老党员郭凤枝嫁到绥德县胡家沟村61年了,提起村里的变化,老人家开玩笑地说。
说起村子的改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高强。自驻村工作以来,他入户走访,积极争取项目,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主心骨”,做到“驻村一任,造福一村”。
抓基层建设 强“两委”队伍
作为第一书记,高强始终坚持把抓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第一责任,全面落实第一书记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党员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指导村“两委”制定年度计划、确定工作重点,为村干部理思路、教方法、定程序,在实干中提升基层干部的理解力、执行力和落实力。
为建强党支部凝聚合力、谋求发展,他借助村“两委”换届契机,帮助村级配齐选强村“两委”班子,四支队伍共同探索村级治理“良方”。针对村“两委”分工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他与村“两委”成员逐个交流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大家的心思聚拢到振兴乡村战略上来,把大家的力量引向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来。
抓特色产业 谋长期发展
胡家沟村距城37公里,自然条件最差,是典型的贫困村。看到村民们的生活状况,高强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确立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引进种植红葱、香菇等特色产业。
他四处奔波筹措资金为全村免费发放2万公斤复合肥110袋,并邀请市农业局专家现场指导,种植红葱110亩,每亩收入4000多元,仅此一项就让村民的收入翻了几番。
在香菇种植上,他经多方考察,新建10个香菇大棚,引进专业种植户承包经营,实现年收入18万元,加上并网使用的175千瓦光伏产业项目年收入12万元,仅这两项产业分红,就使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通过整村推进建设工程,带动贫困户务工100人次,收入20多万元。
抓环境整治 建幸福家园
长期以来,胡家沟村道路迂回曲折,狭窄不平,大车进不了村,生产道路连三轮车都上不去,并且经常有山体石块滑落,存在安全隐患。村庄垃圾乱丢、污水乱倒、柴草乱堆,牛羊乱跑的现象处处可见,高强带领工作队队员、党员干部一遍一遍捡拾路边垃圾,宣传动员村民清理村庄巷道卫生。在他的带领下,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得到根本遏制。
同时,他马不停蹄联系国土部门、交通部门,请专业人员实地勘察设计,争取项目资金40余万元,拓宽通村道路4公里,新修生产生活道路7条,硬化4条生产道路,新修公共厕所3座,为贫困户修建小型厕所7座,同时引水、架电上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32户。通过危旧房改造、道路建设、人畜饮水、村庄美化亮化等一系列工程,村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张东红王杰报道今年,绥德县安排重点项目156个,其中31个续建项目、68个新建项目、57个前期项目,总投资273.88亿元,...
绥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绥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