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富裕后有了扶贫梦 劈山填沟造良田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华商报 2018-11-14 02:14 大字

丁如泽带领村民种植经济作物

通过修梯田、栽果树等,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本组图片由通讯员 杨崎筠 摄

华商报讯(记者 杨虎元 通讯员 杨崎筠)他曾是村里的第一批“富人”,1994年花10多万元买了些机械干工程,每年纯收入10多万元,年轻时想着让老婆吃饱穿暖,让孩子能念得起书。如今的他人生理想变成了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劈山填沟,修路拉线,建棚栽苗,投资新建万亩苹果产业园区。他就是丁如泽,绥德县二十四洼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苦干一年劈山填沟

造良田一万亩

艽园沟便民服务中心赵家洼村是绥德县有名的穷山村,山头密密麻麻,当地有“过来过去赵家洼”之称。十年九旱,土地贫瘠并且山顶上风大水寒,庄稼种早了天旱不出苗,种晚了风大不长粮,农民种地收入薄,生活一直十分困难。

2015年,全国上下都掀起了扶贫攻坚的热潮,此时丁如泽坐不住了。于是他想劈山造田改变黄土地农民恶劣的种植环境,他的想法一说出,老婆孩子全都持反对意见,这些不仅没有动摇他的想法,而且更坚定了他的意志。

据赵家洼村支部书记赵小军介绍,2016年的元旦刚过,丁如泽便和赵家洼的村委会班子商议看如何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据介绍,赵家洼村共有村民376户976人,其中贫困户94户265人,土地面积1万多亩,大都是25度以上的陡坡地,如果想要在土地上下功夫,那么劈山填沟是唯一的选择,而要劈山造田靠单家独户是完成不了的,必须土地流转回来统一开发。

随后丁如泽和赵家洼的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流转费用初期40元每年每亩,之后分四个档次,每五年依次递增10元每亩每年。同时将整理好的土地人均1.42亩归还村集体进行经营管理,村民以土地入股获得股权增加农民收入。

“陕北以前埋人都是土葬,黄土地里到处都是老祖宗的坟地,要平整这沟沟壑壑的黄土地必须要迁坟,而搬迁坟地谈何容易。”丁如泽告诉记者,他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一户一户拿钱给补偿,但还有少数人不同意,阻止正常施工,丁如泽说真想藏起来哭一鼻子,但又怕别人知道笑话他。经过近一年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赵家洼二十四个荒山坡平整成了万亩良田,站在山顶往下看,层层叠叠的梯田犹如一条条美丽的玉带,从山脚一直缠绕到山顶,十分壮观。

发展山地苹果、乡村旅游

走出产业脱贫致富路

万亩土地平整了,那么如何让村民发家致富。丁如泽前往山东、杨凌等地调研,最后根据绥德的气候等自然条件,结合村民的传统习惯,他决定发展山地苹果。他的思路和想法得到了县农业局和有关领导的支持,在产业规划上,在品种的搭配和选择上,在栽植的各个环节上,县上都派出最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予把关指导,避免走弯路。

2017年秋天,苹果树栽上去了,县上相关部门又硬化了山上的路25公里,新修生产道路40公里,高压电线拉在了山上,建集雨窖40个,打300米的深井5口,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苹果五年以后才能挂果见效益,前五年这块土地还得做点什么?用什么能以短养长?他想到了林下经济,想到了乡村旅游。他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七座日光温室大棚发展采摘园。“我在采摘园里面栽种了桃树、核桃树、樱桃、花果、梨树等树苗,等成熟后就可以吸引周边的居民前来采摘,也能够带动村里的经济。”丁如泽称,与此同时他还在苹果树下又种植了油菜花,栽上玫瑰花等发展观光旅游,解决前五年收入低下的问题。

“变化那是相当大。”赵家洼村村民赵宝军提起村里的变化说,“现在村里的路修好了,山上也不再是贫瘠的土地,而变成了果园和大棚。”

丁如泽预算了一下,五年以后贫穷的赵家洼村一定能成为富裕村,仅苹果一项,每亩按5000斤算,每斤4元,收入就是两万元,再加上旅游等其他收入,每户家庭(按三人算)年收入在8.32万元以上,一定可以实现小康水平。

丁如泽笑着说,把村民带富了,把生他养他的贫穷黄土地面貌改善了,变成美丽乡村,这是他最大的愿望,也是最高的理想。

新闻推荐

不钉“亏心秤” 不赚“亏心钱” 记陕西诚实守信好人吕世春

吕世春和他的钉秤小摊文图/本报见习记者陈静仁核心提示一只粗糙的大手把秤杆拎得高高的,油光锃亮的秤杆一头弯钩如月,另一...

绥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绥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