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榆林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榆林日报 2018-11-05 09:10 大字

本报记者 闫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改革开放40年来,榆林市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简陋的医院环境,到如今林立的现代化大楼;从落后的医疗仪器,到瓦里安直线加速器、3.0T双梯度回波核磁共振、大型数字减影C型臂等国内外先进设备;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就近看病不花钱……随着榆林市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构筑优质服务体系

上世纪80年代,成功完成人工钛金属全肘关节置换、二尖瓣分离、自体肾移植和颅脑手术等具有前沿性的手术;

上世纪90年代,创下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晚期宫颈癌、颈椎结核合并高位截瘫颈前入路一次完成、触电心跳呼吸骤停86分钟抢救成功等医疗奇迹;

2012年以来,耳鼻喉科开展的翼管神经电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口腔科开展的复杂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数字化与钛合金相结合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等项目省内领先……

翻开改革开放40年来榆林市第一医院的发展史册,一个个被攻克的医疗难题是医院技术水平持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真实写照,也是榆林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缩影。

与市一院一样,40年间,不论市二院、市中医医院、星元医院等城市公立医院,还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为老百姓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截至2017年,榆林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284个,是1978的9.9倍;床位数达20712张,是1978年的6.5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223人,是1978的8倍。如今,榆林市已建成三级综合医院4个,二级综合医院16个,中医医院13个,专科医院21个。

中医药瑰宝放光彩

9月21日9时许,位于市中医医院的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门前围满了等候看病的人,其中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工作室内,中医五代世家出身、82岁的高智老先生一边为病人号脉,一边询问其身体状况,在充分了解病情后开出适合的药方。他每周一、三、五上午的门诊预约,半个月内的号早已排满了,单次门诊量可达50至60人。

1965年于陕西省中医学院毕业后,高智从医生涯已达50余年,先后在绥德卫校、原榆林地区中医提高班任教多年,曾任原榆林地区中医医院副院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亲眼见证了榆林市中医医院及中医药事业的兴衰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南郊职工医院(市中医医院前身)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之老百姓热衷西医治疗,中医就诊患者整体较少,医院效益不好,甚至一度连工资都无法发放。不少中医专家为了谋生,只得自立门户到城内开诊所行医。”谈及40年前的中医药生存状况,高智说,1993年榆林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春天,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发展,从资金、政策上都给予大力扶持,中医药从以往的单一治病功能逐步向健康养生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发展。借此契机,市中医医院也将院址搬迁至中心城区,购置了新设备,业务收入逐年增加。

近年来,榆林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更是蒸蒸日上——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全面推动,大胆引进高、精、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急救、手术等现代医学弥补中医诊疗技术中的不足,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吸纳榆林市名老中医到名医诊室坐诊,形成名医效应。

如今,看病找中医的患者在增多,医院自制剂、三伏贴、针灸按摩、康复理疗、中医推拿等各类中医特色诊疗服务,无不让群众感受到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全民共享“健康红利”

“今年住院治疗一个月,花费16万元,光是新农合就给我报销了12万元。真没想到能报这么多,自己没有经济收入,好政策让儿女减轻了太多负担。”81岁的高生芳感慨道。

高生芳是榆阳区的一位农民,5年前查出患有重症肺炎后,每年都要去医院住院治疗三四次,过去一年光看病吃药就需要花费数万元。自从参加新农合以来,通过“四重医疗保障”(新农合补偿、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障)报销后,她家里的经济负担得到了极大减轻。而便捷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更是让高生芳在办理出院手续的第二天便拿到了12万元的报销款。

“小病拖,大病捱,不能动了医院抬。”这是几十年前榆林农村群众生病就诊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新型农村合疗制度的不断完善,筹资标准逐步提高,报销比例逐年提升,新农合受益面逐年扩大,让农民们不再为昂贵的医药费而犯愁。

据统计,榆林市于2005年在神木启动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累计筹集新农合基金130.9亿元,补助3126.9万人次。其中补助住院患者368.3万人次、门诊患者2758.59万人次,新农合实际补助率达55%,大病患者实际补助率达69%,最高报付限额贫困人口提高到70万元,非贫困人口提高到45万元。2018年,榆林市参合295.85万人,参合率达99.34%。

全面深化医疗改革

2017年4月1日起,榆林市在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此次改革重在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及检验等804项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诊查、床位、护理、手术、治疗及中医等2831项医疗服务价格,放开95项特需服务及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这一系列惠民举措,标志着榆林市彻底破除了多年以来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的机制。

加快推进“健康榆林”建设,深化医改是“重头戏”。

近年来,榆林市坚持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不断创新服务与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各县市区积极探索服务与管理新模式,创建了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府谷“双补双管四结合”、米脂“全员聘用”等医改经验。同时,稳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直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组建了市医管中心,推行总会计师、总药师委派制度,改革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组建了药品和耗材采购联合体,实行“两票制”,开展带量议价采购,已议定4385个品规药品价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医共体基本成型,对口支援取得长足发展,外省知名医院支援达到10家,省内重点医院支援达到3家。

新闻推荐

烙画巧匠王妮娜:无声世界里的追梦人

精心创作烙画认真练习工笔画文图/本报见习记者宋艳霞通讯员孙焕核心提示因为药物中毒从小聋哑残疾,到偶然机会学习烙画、...

绥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绥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