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笔耕不辍 87岁老校长自费出书多本咏咸阳
87岁的冯强文,是一位主动请缨调回农村支持农村教育的老校长,退休后的10年里,他仍通过办幼儿园奋战在教育一线。一辈子好读书,更热爱家乡,年过八旬,他仍不忘歌颂故乡,自费出书多部咏咸阳。
应需求主动请缨回农村
1953年,冯强文在绥德参加工作,不到两年,便由教师晋升为教导主任,后来又做了校长。1961年回到咸阳,在城里工作7年后,冯强文被调往两寺渡小学工作10年,1978年再次返回城里。然而,在冯强文离开后的7年里,两寺渡小学一直走下坡路,于是,1985年,村干部们联合起来,找到冯强文,跟他说了村小的情况,请求他回到村里。他递交申请办完手续再次回到村里,便从1986年开始,在村里一直工作到1993年退休。
提起退休前的时光,冯强文自豪地说:“在我当校长时,我所在的学校培养出了4位省级先进,有教师,有辅导员,也有工会主席。”
自小酷爱阅读,初中时便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冯强文说,那时候自己虽然看不懂《红楼梦》里的诗歌,但却能读懂故事情节,并为之落泪。冯强文说,当校长的时候,会鼓励教师订阅全国各地各类不同报刊,大家一起分享,过后会把报刊收集起来。在两寺渡小学和村委会,都存放着大量冯强文收集的旧报纸,许多已经因岁月的变迁而泛黄。冯强文说,这些报纸中,一部分来自自己和学校老师订阅的报纸,另一部分则来自咸阳市文化宫。年轻时,自己经常拉着架子车,到文化宫把废弃报纸收回家。“从收集来的报纸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冯强文笑着说。
筹建图书馆
30余年免费服务借阅者
1987年,当时身为校长的冯强文捐出自己书刊,在两寺渡小学成立了图书馆,取名“万卷书屋”,寓意“读书破万卷”。
8月11日上午,至今仍是“万卷书屋”管理员的冯强文悄悄告诉华商报记者,其实当时只有4000余本书刊,而现在,里面已经有20000多本书刊了。冯文强说,“万卷书屋”不仅仅服务于两寺渡小学的学生,本村及周边村里的孩子和村民都可以免费借书。“在西安一图书馆买的借书证,我们五角钱一张直接买回来用,所以借书证需要五角钱一张买,一直延续着。”冯强文说,“借书全部免费。”学生开学时,每天午饭后到下午上学前的这段时间里,或是假期约定好时间,冯强文都会在“万卷书屋”等着大家借阅图书。
30余年过去,五角钱买借书证,不需要押金免费借书的传统一直在“万卷书屋”延续着。其实,除了“万卷书屋”,冯强文还是村委会图书资料室(农家书屋)的管理员。
自费出书
初稿全部手写而成
在村委会报刊室和图书资料室,记者见到了数本由新农村建设杂志社出版的《两寺渡村村史文稿》,最早的一本2007年出版,最晚的2016年出版,封面上都署名冯强文。老人告诉记者,村史一共12册,已经出版了8册。出版一本书需要一万余元,而那时候,冯强文工资微薄,手中无钱想出书,他向村里贷款10000元,约定一年还完,然而,等到他第四次去还款的时候,却被告知余款已经还完了。
“会计说,村里卖地有卖地款,儿子看我有贷款,就替我还了。”冯强文说,“后来有人问我儿子,你父亲贷款,为什么你要还,我儿子回答说,我父亲爱什么我就做什么,只要他高兴。”
不仅是村史,自2011年开始至今,冯强文还自费出版了5本《爱我咸阳诗咏咸阳》系列丛书。冯强文告诉记者,该丛书共八册,全部是讲述咸阳人、咸阳事的诗歌集,目前已经出版了五册,第六册也快出版了。出书的初稿全部手写而成。“老人一辈子爱读书,不容易,他是晚辈们的楷模”提起冯强文,两寺渡东村一村民夸口称赞。
“爱咸阳,写诗表扬咸阳,更要建设咸阳”,冯文强说,自己自费出书免费送给读者和干部,就是想在歌颂咸阳的同时,鼓励大家为家乡咸阳多作贡献。
对于冯强文出书,他的孙子冯甲说:“爷爷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是他的学生,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爷爷出书家里都很支持,因为这是一件造福后人的事……”华商报记者 史嘉婷 文/图
新闻推荐
入伏以来,陕北持续高温,进入“烧烤”模式。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德工务段及时排查梳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分析...
绥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绥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