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宛若新生 绥德“7·26”特大洪灾一年重建记

榆林日报 2018-07-26 08:37 大字

洪灾后的体育场重建后的体育场文化路前后对比照 西山路前后对比照 绥德师范学校前后对比照大理河桥前后对比照惠民小区前后对比照

文/本报记者马蕊 通讯员王瑞平 张东红 王彦轮 图/张东红

编者按:日历再次掀到了这一页,7月26日。去年的今日,绥德县遭受特大暴雨洪灾袭击,造成169263人受灾,72971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达42.32亿元,洪灾给本就处在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场洪灾百年不遇,让6个鲜活的生命骤然消逝,让16万普通百姓深创巨痛,让36万绥德人民悲恸至今。

一年过去,“7·26”洪灾依然是绥德人的伤痕所在,可是坚强奋进的天下名州,并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灾后这一年,绥德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城市建设到百姓生活,绥德汉的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绵延。在新的家园,开始新的生活,展开新的笑脸,这是对于灾难最好的祭奠。

1、科学规划重建项目

洪灾留给绥德人的不仅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还有满城的伤痕和狼藉。

相比于紧张的生死救援,这一年来重建家园之路无疑更加复杂和繁琐,面临的是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农业生产遭受重创,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本来就薄弱的经济基础,能否支撑灾后重建?无数受伤的家庭,如何在痛苦中重获希望?绥德,用实际行动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2017年9月18日,灾后不到两个月,绥德县在体育场举行灾后恢复重建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启动实施灾后应急抢险重建项目共计23个,总投资7.91亿元。20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为87%,其中县城供水及排水管网恢复工程、防汛应急工程、环卫修复工程、机关单位恢复工程、城市桥梁恢复工程、城市道路恢复工程、生产道路维修工程、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恢复工程等已完工,完工率60%。

2018年6月14日,绥德县污水处理厂灾后正式启用。受“7·26”特大洪灾影响,当时污水处理厂完全被淹,污水主管网及城区下水道被堵,厂区瘫痪无法运行,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对城区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恢复运行,体现了灾后重建项目推进之快速。

洪灾发生后,绥德县科学规划灾后重建项目,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近期投资7.9亿元实施各类应急抢险项目23个,现已基本完成。中期实施各类恢复完善项目15个,计划完成年度投资34亿元。主要任务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受灾群众全部安置到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达到或高于灾前水平,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远期实施各类巩固提高项目23个,计划完成投资33.5亿元,主要任务是科学规划灾后重建方案,谋划补齐城市供水、纳排水、河道和库坝生态保护和治理等基础设施短板,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盛夏七月,走进位于张家砭镇五里湾村的惠民小区,吃过晚饭的人们有的在三三两两聊天,有的在小区的器械上锻炼身体,一片欢声笑语。难以置信,一年前,这里是重灾区之一。

惠民小区共有10栋楼,768套单元,全部是保障房。“7·26”洪灾发生后,这个小区受灾尤为严重,所有地下室堆满淤泥,一楼128套单元全部进水,院内淤泥齐腰深,所有管网、基础设施全部损毁。时间转眼过去了一年,现在小区已经焕然一新,基本看不出受灾的痕迹。

惠民小区的恢复重建是灾后百姓恢复安居乐业的一个缩影。如今的绥德城,清晨,大道上随处可见体育锻炼的群众,晚上大秧歌和广场舞跳得热闹红火。

绥德自古有“旱码头”的美誉,“二道街”是绥德商业最为繁荣的片区,“7·26” 特大洪灾使沿街商铺遭受重创,商业街面目全非,经营户遭受了惨重损失。洪灾没有击垮绥德人,他们在大灾大难中团结一致,挺起了不屈的脊梁。2017年12月3日,绥德县百店灾后重建盛装开业隆重举行。“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展示绥德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激励大家无畏向前,展现新时代‘绥德汉\’精神,共创更加美好的家园。”百店开业的倡议人之一、绥德钻石宫殿老凤祥店店长郝东玲表示。现在的绥德县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老百姓投入到新的美好生活中。

3、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7·26”洪灾过后,绥德县城内10余座大桥漫水,旧城街道积水最深处达4米,淤泥堆积高达2米,城区道路裂缝、缺损、下沉、塌陷问题非常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及生产生活秩序。

道路就是生命线,“我们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排污水、清淤泥、抢通道,争分夺秒、昼夜不停轮班作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通了白家湾至五里湾的救援通道,为后续抢险救灾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绥德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庞亮伟告诉记者,从去年7月26日开始至8月16日,城市管理局总共出动1140人次,铲车500余台次、钩机300余台次、翻斗车1000余台次,抢通了城区主干道,抽排污水,清理淤泥,并帮助周边商户和居民清理淤泥积水。经过20天的日夜奋战,主要干道淤泥清理完毕,主城区积水淤泥清运完毕,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城市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一年来,绥德县城市管理局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对全城道路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截至目前,已排查出道路塌陷等40余处,已恢复背洼、神龙大道、南关等30处路面塌陷,剩余正在紧急抢修中,更换雨水篦子及井盖40处;已完成“好邻居”超市、子洲陵附近道路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实施砭上帮畔应急工程、雕阴路管网改造及路面恢复工程。

“7·26”洪灾过后,受灾区域的路灯完全瘫痪,桥体路灯及亮化完全被毁,经过一年的努力,各条大道及主要道路等都恢复了应有功能,城市变得更加漂亮。

4、防灾减灾全面提升

建设任重道远,防汛警钟长鸣。6月29日,一通气象部门打给绥德县防汛办的电话揪着大家的心,这是绥德县在举行防汛应急实战演练。

拉响警报后,演练开始,现场公安、交警、消防队、医护人员、大地救援队等应急抢险队伍在接到命令后,快速集结、整理装备、迅速出动,按照应急防汛预案任务分工,迅速展开抗洪抢险工作。整个过程中,各部门人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演练进展顺利。

为了进一步锻炼队伍、弥补不足、积累经验,切实提高城区防汛应急的实战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处置汛情隐患,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安全度汛,绥德举办了这次防汛演练,总结去年“7·26”抗洪抢险救灾中的经验,确定今年全县城镇防汛重点是“一城一园四镇五河流”,全县农村防汛的重点是“防山洪保库坝”。同时,落实了防汛责任人,县、镇、村三级共落实防汛责任人1900人,逐级夯实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为防汛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县委、县政府举行防汛应急演练,既是对绥德城区防汛应急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城区防汛应急预案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一次大检验,更是对城区应急抢险队伍实战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对增强城区各镇、各部门防汛减灾意识,提高应对防汛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和指挥决策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绥德县县长姬跃飞表示。

新闻推荐

陕北共产党发起人——李子洲

“我不怕死,我一个人牺牲了,还有更多的人活着,将来的社会必定是光明的,不要为我伤心掉泪。”这是烈士李子洲被捕后在狱中写信...

绥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绥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