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一座“好人之城”的动人实践 ——记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榆林市志愿者服务总会

陕西日报 2018-06-28 08:34 大字

   本报记者 王晓阳 见习记者 刘居星

  6月22日,在榆林市各大公交站点,头戴小黄帽、身穿黄色统一服装的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简称文明引导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手举提醒乘客让座的“点赞牌”,走上公交车,提醒和鼓励市民主动为行动不便的乘客让座。

  “11日排队日”“22日让座日”是榆林市志愿者服务总会发起的一个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活动开展5年以来,排队乘车、关爱他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文明出行渐成习惯。与此同时,古老的驼城还发生了许多变化,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奉献爱心的氛围愈加浓厚,“好人之城”成了榆林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榆林市志愿者服务总会这个“爱心加油站”的推动。

   永不“下线”的志愿服务活动

  成立于2012年12月4日的榆林市志愿者服务总会是一个“枢纽性”政府公益组织。“随着榆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相比之下,精神文明建设更需加快步伐。”榆林市文明办志愿服务科科长、志愿者服务总会办公室负责人徐子国说,总会的成立,意在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在“行善立德 大爱榆林”的理念下全面推广志愿服务。

  去年12月26日,榆林市榆阳区牵手志愿者协会成立。成立前,协会相关章程的制定、财务公开透明的办法以及在民政部门的报备等工作,志愿者服务总会均予以指导和帮助,以保证该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合法而富有成效。

  今年端午佳节,牵手志愿者协会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向环卫工人等一线工作人员发放粽子。总会积极协调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集资,又发动曾获“中国好人”的胡拖莲、道德模范贺聪明等志愿者积极参与,使该活动成功开展。

  在榆阳区的东岳路社区活动室,有一面贴了很多小纸条的“微心愿”墙,粉色的纸条上,居民写下自己的“小心愿”或生活难题,认领人则在绿色纸条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并帮其实现。东岳路社区志愿服务站站长马浩介绍,这是总会在2016年策划的服务项目,在全市社区内推广,这一形式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和可持续化。

  除了“微心愿”墙,总会还发掘优秀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创新设计服务项目,精准认领服务,引导志愿者持久参与。“总会不直接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而是通过顶层设计,协调志愿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志愿者,持续发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总会工作人员谢贞说。

  不断拓展延伸的志愿服务网络

  每到周六上午,航宇路街道办航宇路社区的“幸福禾苗课堂”准时开课,为辖区留守儿童、孤儿、贫困儿童、单亲家庭孩子义务进行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这一项目最先由榆林市星元小学退休教师贺莎莲、霍乃玉发起,后来许多爱心人士纷纷参与进来,并于2015年成立了航宇路社区幸福禾苗服务队。目前志愿者人数已发展至34人。

  在航宇路社区志愿服务站,还有“爱晚亭”“白衣天使”“法律援助”等7支志愿者服务队,分别服务不同的内容,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现在榆林市城区所有社区均建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站,配备应急药物、雨伞等物品。每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都组织起6支以上的便民志愿服务队。

  除社区外,在公园、博物馆、广场、车站、机场等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志愿者服务总会指导建立的志愿服务岗、亭、台、角有200多个,绝大多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区村组都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金秋春光慈善志愿者服务队、华夏儿女慈善志愿服务队、小小讲解员学雷锋总队、榆林蓝天救援……各种志愿服务组织遍地开花,常年活跃于各地。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在赠予与回馈的循环中,志愿服务的网络不断拓展延伸,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在这个城市触手可及。

  一个逐渐形成的“好人社会”

  “捡到身份证一张,失主看到请在金龙大酒店十字路口联系文明引导员取回。”

  “帮忙转发一下,公交车上拾的(火车票和身份证)。”

  6月24日,文明引导员杨美玲在朋友圈里连发了两条失物招领信息。

  榆林城区各大十字路口和公交站台现有140多名文明引导员,每天坚守岗位,引导群众有序上车、安全过马路。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还帮助迷路的老人、孩子找家人,为行人指路,清扫路面垃圾……据不完全统计,文明引导员每年做好事1万余件。“文明引导员散布于城市之中,他们不仅是文明行为的引导者,也是传播者。”志愿者服务总会工作人员如是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一个好人的善举到一群好人涌现,“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刘志军是一家银行保安,他组织成立的榆林市青年慈善志愿者服务队是榆林市目前最为活跃的公益团体之一,现已发展至100余人,累计参加各种公益慈善项目380余个,队员无偿献血超过4万毫升。从2016年团队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以来,该志愿者服务队服务累计时长已达32290小时。

  还有数年如一日坚持为市民送“爱心香粥”的贺军、绥德抗洪救灾中的好少年胡智博、从激流滚滚的黄河大浪里救人的“黄河最美船工”任凤祥、治沙英雄石光银……“榆林最不缺的是好人。”航宇路社区居民张永梅对此深有感触,“这里的人们充满了热情,好人好事屡见不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而温暖。”

  “好人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徐子国说,通过发掘好人、学习好人、礼遇好人,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争做好人的强大道德氛围。志愿者服务总会将持续弘扬“好人文化”,建立“好人社会”,打造“好人之城”。

新闻推荐

李子洲:陕北共产党发起人

李子洲,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1917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学习,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

绥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绥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