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下名州砥砺行 绥德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陕西日报 2017-12-22 06:25 大字

美丽的绥德县城一角。王瑞平摄

新建农田美如画。王瑞平摄

王瑞平

今年以来,历史上有“天下名州”之誉的绥德县聚焦“全国文化强县、西北旅游名县、榆林市副中心”建设总目标,坚持“文化引领、城镇带动、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总思路,奋力追赶超越,狠抓脱贫攻坚,特别是在经历了“7·26”特大洪灾后,全县上下众志成城,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64亿元,同比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亿元,同比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13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0元,同比增长8.6%。

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绥德县是国家吕梁山特困片区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旅游产业扶贫重点县。为此,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全局、脱贫总揽全局”的总体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十个一”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按照“753”帮扶机制,全县共5279名领导干部帮扶17986户贫困户,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全面狠抓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和“八个一批”政策落实,从而使贫困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贫困人口收入稳步提高。

在资金保障方面,新成立互助资金协会66个,利用2700万元风险保证金撬动金融部门2.7亿元贷款资金,为贫困户发放每户不超5万元的免抵押、免担保贴息贷款。积极落实以“个户、联户和大户(企业+农户)”等为主要模式的金融扶贫个人贷和产业贷有关政策。在教育扶贫方面,对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到大学直至就业实行全程帮扶,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强化“志、智”扶贫,通过实施“十个一”“五美”“红黑榜”等扶贫举措,积极引导广大贫困群众摒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消极思想,不断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健康扶贫方面,目前参加新农合和参加大病保险人数4460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大病保险率、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贫困人口县域内“一站式”即时结算率均达100%。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和巩固提升安全饮水工程41处;投资6859万元对83个行政村实施村级公路拓宽、维修维护村组道路和安全防护工程;累计投入1亿元对全县120个贫困村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和文化旅游产业扶贫项目;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确保电力入户率达到100%。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方面也都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绥德坚持将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高考一二本上线率位居全市前茅,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民政对象全部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一是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服务。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发放1328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3亿元。二是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发放失业金4.90万元,医疗保险累计参保5.0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76万人,支付工伤待遇290.01万余元,发放养老金3249.11万元,发放企业职工待遇3560.01万元,大病报销34.14万元。三是不断推进各类保险参保进程。对全县266家参保单位2017年度缴费基数进行了审核,同时对各参保单位2015年、2016年缴费基数和进行了复查,完成退休人员艰苦边远津贴标准调整工作。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县医疗生育保险业务档案建设已全面完成,各种社保档案建设均已达标。四是教育“双高双普”工作进展顺利。实施城区间、城乡间、乡镇间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通过“结对子”“手拉手”“青蓝工程”等多种形式,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对城乡办学条件差的学校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缓减了城区学校的上学压力。五是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完成县医院综合楼和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县疾控综合大楼主体竣工。统筹推进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建设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105所。六是认真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严格落实人口计生各项优惠优待政策。七是强力规范市场秩序。在全县各镇设立16个基层食药监所,配备村级食品药品协管员694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镇、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格已经形成。对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类行为予以重拳打击。

此外,不断深化“平安绥德”建设,加大处非和严打整治力度,建成“四位一体”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群众满意度、安全感不断提升。

城乡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旅游持续壮大

今年,绥德县的87个新续建重点项目中,镁合金产业园项目、沿黄精品旅游文化带建设工程、G242绥德县城过境公路等3个市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254.27亿元的11个纳入市级管理的县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同时,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2017丝博会暨第二十一届西洽会成功签约13个项目,引资额达110.4亿元。其中:扶苏文化苑二期工程、河山艺术区、石家沟水库、高标准苹果项目等8个项目进展顺利,大理河纵向桥、杨大沟至新家峁公路建设和城区新建学校项目正在实施项目前期工作。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优势产业特色化、农业生产集约化”为目标,构建县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9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7个、县级49个,形成以省部级园区为支撑,市、县级园区为依托的三级园区集群发展格局。山地苹果面积达22.3万亩,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效应更加凸显。建成小杂粮高产示范基地97个,种植面积16.1万亩。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公司、省市级龙头企业5个,发展家庭农场102个,专业合作社554个,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畜牧产值突破2亿元。

文化旅游持续壮大。依托本地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行“文化引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建成“全国文化强县、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陕西黄河公园中心城市、西北旅游名县”为目标,加强与国内顶尖旅游规划设计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三大旅游环线”和全域旅游新格局。启动实施“3618+”重点旅游示范工程,积极创建“美丽乡村和传统古村落”示范村,名州镇被列入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城镇;以演出业、石雕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发销售业、图书流通销售业、零售文化企业产业综合增速达15%。国庆节期间,成功举办了中外石雕文化艺术节。完成了105个村文化阵地的设施、设备配置、活动经费安排,并完成验收。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上,扶苏文化苑项目、陕北文化艺术写生基地正在开工建设,高家祠堂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恢复《米脂婆姨绥德汉》剧目排演,举办“绥德县首届杏花旅游文化节”,启动“3618+”(3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18个特色文化旅游精品小镇)重点旅游示范工程建设,全县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荣获西北地区“十大旅游潜力县”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名县”荣誉称号。

城镇建管成效显著灾后重建稳步推进

今年,绥德县全面加快“一城五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持续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和市容市貌专项集中治理整顿,积极推行城市公共场所市场化管理模式;完成建成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先后完成了四十里铺镇、田庄镇等6个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其余建制镇总体规划即将启动;五里店大桥竣工投用;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1%;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迎接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验收、省级园林县城复审工作”和“城乡环境卫生百日清洁”行动为载体,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幸福指数。

同时,灾后重建稳步推进。“7·26”特大洪灾使绥德城乡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反映出全县基础设施薄弱、城市管网建设滞后、城市纳水和排洪能力不足、河道生态保护与治理滞后等短板。绥德县按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风貌更加优美、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城市防洪能力更加科学”的目标,科学规划灾后重建方案,高标准制定灾后重建项目,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把灾后重建与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危房改造以及现代城市建设等要素结合起来,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高原城。截至十月底,全县已启动23个应急抢险重建项目,总投资7.91亿元,目前20个灾后重建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投资3.6亿元。

新闻推荐

做老百姓信得过的食品企业 四海食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纪实

公司董事长贺聪明在冷却间查看食品工人在车间手工制作包子每天早晨,四海早餐已成为大多数榆林市民的标配,犹如公交、出租、便利店般在生活中离不开。四海食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是榆林市目前唯一一家...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