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沿黄公路舞起来 天下名州 黄河西岸历史文化名城 绥德
沿黄观光路北上榆林市第二站即抵达绥德,这座有着陕北“旱码头”之名的城市,最响亮最该被记住的符号是“天下名州”和“绥民以德”的得名;“米脂婆姨绥德汉”的说法以及说书、民歌、剪纸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当然还有天下第一笔、薛家渠遗址为代表的古遗迹遗址。
历史故事里了解古名州
榆林市东南部的绥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旧称“上郡古邑”,素有“天下名州”、“秦汉名邦”、陕北“旱码头”之美誉。绥德文明的篇章从石器时代就开始谱写,在仰韶、龙山文化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代曾长期设立郡、州等县级以上建制,名将能臣在此驻守主政。秦太子扶苏、大将蒙恬在这里驻守长眠,汉代名将李广在此戍边御敌,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汉武巡边都从这里经过,绥德还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故乡。
绥德其名始于北魏时期,取“绥民以德”之意。《绥德县志》记载:绥德“金州名,本后魏绥州,宋为绥德城,金升为州,因城旧名也。”清道光二十八年,江士松手书“天下名州”四个大字,每字1.5丈,宽1丈,故后名“天下名州”。秦设上郡,汉立并州,唐置绥州,宋时归属西夏,时至明朝,成为明边陲九大军事重镇之一的延绥镇在陕北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说到绥德,不能不提起秦将蒙恬和秦太子扶苏。秦统一中国后派蒙恬率兵30万与监军扶苏驻守上郡,修直道、筑长城,逐匈奴,蒙恬战功卓著,临死前用狐尾狼毫造笔奏章,名垂青史。清人阎秉庚曾题诗曰:“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枝笔,难写孤臣一片心。”而秦始皇长子扶苏,因谏父皇焚书坑儒而被贬往上郡监蒙恬军。始皇驾崩后,扶苏受诬陷获罪,并被赐死,放声痛哭三天三夜,而致石壁上淌出数股泪滴般泉水,滴流而下,其声似呜咽,后得名呜咽泉。历代文人墨客对此多有题咏,唐代胡曾有《杀子谷》,曰:“举国贤良尽垂泪,扶苏屈死戍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当年恨李斯。”
赏石狮 吃美食
见证绥德味道
绥德位于榆林市东南部,东邻吴堡,西邻子洲,南接清涧,北连米脂,东北与佳县接壤,东南与山西柳林县隔(黄)河相望。黄河、无定河、大理河、淮宁河、义合河自境内而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土民情造就了绥德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建筑艺术等。
绥德被称为中国秧歌之乡、民歌之乡、唢呐之乡、石雕之乡、剪纸之乡。“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一首《三十里铺》唱红大江南北,至今仍是国内外很多音乐教材的必选曲目。绥德民歌手更层出不穷,从上个世纪50年代马子青、杨巧、白秉权等陕北革命红歌的传唱者到杨进山、李治文等一代民歌宗师再到如今的“雒氏三杰”(雒胜军、雒翠莲、雒杰),完美演绎了绥德味道。
而绥德味道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炕头石狮。炕头石狮产生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带,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簇石雕艺术奇葩。陕北炕头石狮分布在榆林、延安、渭北地区的每一个县,但在绥德及子洲更为普遍,绥德文化馆收藏有不少炕头石狮,除少数是在世的老艺人雕刻外,绝大多数都是名家名户经历了许多代人传下来的。
绥德是陕北文化的浓缩地,其建筑艺术、生活民俗是陕北民俗的典范,窑洞、婚俗、唢呐等充满了浓郁的地方味道,尤其是婚俗,程序繁杂,礼仪齐备,规模盛大,红火热闹,电影《人生》的婚礼就是依据绥德婚礼的程序设计并在绥德县的一个小山村举办的。而最为代表绥德味道的还数炒黑塄塄、黑粉、碗砣、油旋儿、拼三鲜、煎饼、油膏、雪花等风味饮食。
看天下名州石牌楼
游汉画像石展览馆
来到绥德,除了听到一个个故事和一段段历史,品尝风味美食,还可以走进绥德历史遗迹和遗址,感受这座天下名州的历史与现在。
首先推荐的是天下名州石牌楼,牌楼位于绥德县城南五里的学子大道与210国道丁字交汇处,石牌楼为五门六柱十九楼,双面单式结构,长36.9米,高16.9米,有一千一百六十八块雕石、六十六幅人物典故浮雕。正上方有书法名家钟明善的雅题“天下名州”四个大字。位于绥德县城疏属山扶苏墓侧的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也值得一去,这里汉画像石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累计出土汉画像石500多块,其中200多块先后调往北京、西安,由国家和省博物馆收藏。目前,馆藏汉画像石300多块,占陕北各县出土汉画像石总数的80%以上。主要反映了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至永建三年(公元128年)前后的社会生活风貌。
绥德还有一个推荐去处是绥德师范,这个1924年在李子洲等共产党人的争取下创建的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是边区政府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如今旧址还在,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除了这些,绥德韩蕲王庙、天宁寺、合龙山祖师庙、龙泉洞、陕北特委会议旧址等景区景点,都值得慢慢游览、回味。
>>专家点评
点评人:张艳茜
陕西省政府优秀编辑奖、柳青文学奖获得者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
穿越历史烽烟
说说从古到今的知名“绥德汉”
陕西沿黄观光路要经过的绥德,乃历史上塞北的军事重镇。绥德曾经以州府建制设立,故素有“天下名州”之誉。今天绥德县城所在的城关镇就叫做“名州镇”。“米脂婆姨绥德汉”,就这样,绥德人在民谣中出了名。绥德人不仅以聪明、勤劳、俭朴、坚韧不拔的性格令人敬佩,高大、剽悍、英俊,颇有北方阳刚之气的绥德汉,更是声名远播。
绥德县城中心十字街头伫立着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的石雕塑像,这位有着铮铮傲骨,因愤懑忧郁客死他乡的英雄,成为绥德人心目中真正的绥德汉子。历史上还有两个人不是绥德人,但他们都把自己的灵魂永远托付给了绥德。秦时的扶苏与蒙恬,他们长眠于绥德,是不是应该被称为“绥德汉”?
顺着沿黄观光路北上,除了听听故事和历史,绥德正在打造的红色文化、秦文化、汉文化构成的三大核心板块,以六大景点中的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汉画像石展览馆、秦扶苏文化苑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值得你穿越历史的烽烟和路途走进它们,走进现代感十足的名州——绥德城。华商报记者 李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白潇通讯员刘姣王瑞娟报道9月1日,记者从市供电局了解到,陕西地电公司拨款1000万元用于子洲、绥德两县的电力灾后重建。“7·26”特大暴雨洪灾发生后,子洲、绥德两县的电力设施损毁严重。其...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