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孤岛坚守 洪流中的生命之舟 ——陕西绥德水文站应对“7·26”特大洪灾背后的故事

三秦都市报 2017-08-08 03:01 大字

获救后,马成伦妻子为丈夫拭泪图由王万盛提供

灾后的绥德水文站本报记者张念贻摄

(上接A6版)

这是四个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贯穿三代人的故事,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两个年轻爸爸的故事、一个准新娘的故事。这是一个大故事,包含着太多小故事。也许都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但在2017年7月25日夜晚至26日凌晨,却影响着一座城、两条河、沿岸数万百姓的生死存亡,故事发生地就在陕西绥德……

四个水文人的故事

“没想到他们这么勇敢,没有他们,我们都没命了”

水情就是命令,坚守就是职责。25日晚至26日晨,对于绥德水文站的4名职工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漫漫长夜。薛家畔、文化街,灾后十余天,繁重的清淤工作正在进行。街道上、河流中,被洪水冲击报废的轿车、门店内的所有物品毁于一旦,一切都在诉说着那个让人心有余悸的夜晚。

流量测验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利用吊箱,流速仪水面实测,一种利用浮标或漂浮物实测流速。在那个夜晚,洪水围困、电路阻断,两种方法先后都无法进行,他们利用洪水中的漂浮物作为天然浮标,随时对照水尺进行实测,退到楼顶观测平台时,风雨交加,随时有坠入洪流的危险,洪水的撞击力不断冲击着水文站的墙体结构,伴随着生与死的考验。

黑暗中4个人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为稳定年纪最小、身体单薄的高舒,他们一度用绳索将其绑定在楼顶平台附近建筑加盖的防盗网上,这种被困孤岛的绝境,只有他们本人能够体会。“坚持、坚持,扛过去就是胜利”,这是当晚,马锋说的最多的话。在一边测报、一边寻求突围的同时,他们与省局、分局指挥中心领导多方联系,请求营救。陕西省水文局局长杨汉明连夜派出工作组赶往绥德,延安水文局领导带领应急抢险队赶往绥德水文站。凌晨5点多到达,因洪水围困无法靠近,所有人蹚着洪水挺进。

凌晨6点,天已放亮,洪水渐退,4人决定突围,这时沿街对面的群众也在设法帮助,分局抢险队、当地武警纷纷赶到。水泥店老板刘振、种子公司家属楼四楼住户王万盛、薛家畔社区居民王宁也参与到救援中。马成伦、高舒、王宏飞借助从观测房搬出来的保险绳,套在腰间,依次沿着20多米的钢索缆道,攀爬到街道对面的塔架。当时街道对面聚集着众多热心群众,包括从水文站宿舍赶来的马锋的母亲和抱着孩子的妻子。马锋和父亲马成伦分别受伤,马锋的眼镜也被撞飞。转移过程相当艰难,在确定其他三人已经到安全地带后,马锋最后一个攀上钢索,最后一个落地。

在当日众多群众手机拍摄的视频中,有街道洪水横流的惊险景象,也有水文站4名职工楼顶工作记录。种子公司四楼住户王万盛保存的视频中,4人被救下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马成伦的妻子、马锋的母亲正在为丈夫马成伦擦拭着眼泪。视频中传出群众的声音“没想到他们这么勇敢,没有他们,我们都没命了”。

当日凌晨,延安水文局应急抢险队接手绥德水文站工作,马锋、马成伦被送往医院治疗。7月29日,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嘉奖令,对在迎战榆林“7·26”特大暴雨洪灾水文测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绥德水文站站长马锋和职工高舒、马成伦、王宏飞予以嘉奖。

本报记者张念贻越奋刚

新闻推荐

绥德县召开抢险救灾工作调度会要求全面恢复供气、通讯和广电网络等

本报记者闫景报道8月3日,绥德县召开抢险救灾工作调度会,对抢险救灾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会议指出,当前全县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已进入救灾与恢复阶段,面临的任务更繁重、更艰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紧抓任务不...

绥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绥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