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神木市教育发展迈上“快车道”

榆林日报 2020-10-29 08:21 大字

八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地学习

文图/本报通讯员马瑞

“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而且部分治疗费用和各种开支也能节省不少。”听障儿童刘子轩的父亲激动地说。

在神木市,和刘子轩一样的47名听障儿童全部在神木明声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该中心是神木市专门针对榆林市听障儿童建立的一家集听力康复、语言康复为一体的专业康复机构。同时,榆林市109名残障儿童全部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中心的建立为神木残障儿童的上学和康复搭建了圆梦平台,这也正是神木市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缩影。

用足扶贫政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近年来,神木市严格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依托学籍管理系统,建立控辍保学信息库和控辍保学台账,详细核实和记录学生变动情况,榆林市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797名,其中在校上学734名,经残疾人专家教育委员会评估鉴定免于入学30名,送教上门33名,实现控辍保学率100%。同时,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一免一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含中职)“一免一助”政策,榆林市2174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均享受教育扶贫政策。

“学校给我减免了学杂费、住宿费、书本费,每学期还有750元生活补助和300元营养改善补助。”神木市职教中心2021届综合2班的学生刘健说道。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神木市坚持“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在保障学生上学全部费用的同时,还激发学生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针对长期以来的“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神木市科学规划学校布点,加快学校新建和升级改造步伐,从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2017年以来,在市区新建中小学15所、幼儿园10所,在基层镇街新建中小学4所、幼儿园5所,解决城市挤、农村弱、择校难等问题。

去年以来,神木市锦界第二幼儿园、第九中学、第一高级中学等13所学校已建成招生,神华移民小区九年制学校、聚福家园小学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进度,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以前还担心孩子去哪读,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开车几分钟就到学校了,接送孩子也方便。”家住神木市滨河新区的李志军高兴地说。

此外,神木市积极改革完善中小学生招生入学制度,对城区原有学校的办学规模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幼升小、小升初进行了重新划片,实施了电脑派位,实现了阳光招生、均衡编班,保障学龄儿童少年接受优质、均衡教育需求。

引进先进理念——实现优质资源联动

近年来,神木市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与北京师范大学成功签约,创办了北京师范大学神木实验学校,以引进先进的理念、可借鉴的办学经验,促进优质资源的联动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神木实验学校办学以来,制定了师资培养策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并制订“4+1”创美课程体系,开设学校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此外,神木市还与西交康桥教育集团联合创办了西交康桥神木实验学校、西交康桥慈善学校,与北大培文投资集团联合创办了培文·大柳塔第一实验中学、第二实验中学,努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深度合作办学,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新闻推荐

神木交警走进校园上好交通安全课

本报通讯员郝海琴孟田韩晓敏报道近日,神木市交管大队店塔中队、城区交警一中队、高家堡中队分别走进辖区学校为孩子们上了...

神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神木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