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榆林黄河引水记
本报记者刘建坤 闫景
初秋的神木市郭家塔村,一辆辆工程车在山峦沟壑间穿梭作业,总库容9870万立方米的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黄石沟调蓄水库正在紧张施工中。而在榆林版图的最西端,定边县红柳沟镇陡沟子村,压路机、挖掘机、运土车也是往来不辍,库容976万立方米的西线引黄调蓄池及充放水管道预计10月底实现试通水。
2020年,随着榆林东、西线引黄工程的全面开工,300多万榆林人“引黄入榆”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榆林属重度缺水地区
缺水是一个困扰榆林已久的历史、地理问题。著名的“胡焕庸线”穿越榆林大地,将榆林市划入干旱、半干旱地区。万里长城在市境内绵延800多公里,显示出这里历史上曾是农牧区的分界,干旱成为常态。当代,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快,榆林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干渴程度愈发强烈。
榆林435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资源总量仅为26.7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722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36%,处于重度缺水标准之下。
“榆林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问题是水。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关乎着经济命脉。”市水务局局长吕学斌说,由于缺水,很多重大能源化工项目不能落地,严重制约着榆林能化建设和产业链延伸,同时对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构成很大压力。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榆林市对水的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期,特别是一大批煤、油、气、盐化工及煤电项目投产,使能化产业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工业需水增长很快——到2030年,工业需水占比将从现在的26.9%增加到50%以上。按现在供水总量8.51亿立方米计算,预计到2025年,榆林市总需水14.92亿立方米、缺水6.41亿立方米;到2030年,总需水17.64亿立方米、缺水9.13亿立方米,缺水重点是经济主要承载区的北部煤电化工区域。
按照《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到2030年,榆林市经济总量力争突破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将达到全国先进地区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50强。如何让榆林的水承载起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中国能源产业聚集中心的重任,与未来强大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已是一个不容延缓、亟待回答的历史命题。
黄河几字弯内的期盼
水从何来?
市境内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8.9亿立方米,占榆林市可利用总量9.41亿立方米的94.58%,境内可挖掘的潜力已不大,亟需可靠稳定的外部水源。为此,榆林决策者的目光最终投向黄河。
黄河中上游地区普遍缺水,但唯富河套一带,而榆林市恰处在黄河几字弯内。在市境东沿,奔腾不息的母亲河自北向南过境长达280公里,年过境水量达到240亿立方米。而西部近邻——宁夏回族自治区,正是深受黄河水之利的区域。
向黄河引水,也曾是榆林往届决策者的目标,在东西两个方向上也搞过一些引水工程,惜乎多是应急工程,体量小、作用不大。几十年过去,榆林的引黄梦一直在希望和失望间徘徊。
早在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中分配给榆林黄河干流年用水指标3.17亿立方米,但由于无有效引水工程迟迟无法落地。在沿黄各省对母亲河争相利用之时,榆林市却面临“一边是黄河水指标白白流淌,一边是本地水源频频告急”的境况。
榆林人多年来只能望河兴叹。
带着梦想来谋划
2017年6月15日,市委召开了一次关乎榆林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榆林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动员大会。其中“榆林市水资源硬制约问题”是首当其冲的一大课题。
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自中省市知名的院士、专家、学者齐聚榆林,就如何解决榆林缺水问题进行现场勘查和科学分析,最终将问题聚焦到黄河东线引水上来。在大的引水方案上,专家团形成了几个方案。这几个方案在取水口、引水线路、供水规模、技术难度等方面各有优劣,难以定夺,引黄入榆仿佛又陷入曾经的“泥淖”。
“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全面看待和破解水问题,解决榆林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的用水需求,将‘水龙头’握在自己手里。”2017年6月,带着群众对生命之水、发展之水的殷殷期盼,市委书记戴征社与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驱车数千公里先后赴宁夏中卫、青铜峡和府谷、神木等地,就榆林黄河东、西线引水进行实地调研,并要求水利部门立足长远,从各引水方案中拿出最佳方案来。
2017年10月10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榆林市阶段性重大事项推进方案》,确定了东线马镇引水方案。至此,徘徊近30年的黄河引水入榆,终于有了明确的方向。
2019年9月19日,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举行奠基仪式。“榆林引黄工程从决策到开工奠基,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这在全国水利史上都少见,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破解用水难题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市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王皓在现场激动地说,如此大体量的水利工程,远非一两个部门就能够迅速推动,在市委、市政府的空前决心下,水利、发改、环境、土地、林业等相关部门形成了强大合力,克服政策、地理、技术等重重困难,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河启一端 水活一带
2020年6月9日,马镇引水工程黄石沟沉沙调蓄水库开工建设。这项工程是榆林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项目,可列入陕西省水利工程的“前三甲”,设计年引水规模为2.9亿立方米,计划2023年底建成供水。工程估算总投资160多亿元,无论在投资规模还是发挥作用上,完全可以够得上是榆林的“三峡工程”。
工程从马镇葛富村龙口取水,经泵站提水至黄石沟沉沙调蓄库,流经神木、榆神支线后将水输送到榆阳区石峁水库,全长约161.33千米,建成后可从黄河年取水2.2亿立方米。引水管道经过的神木市窟野河河谷区、榆神工业区锦界工业园、清水工业园、榆阳区榆溪河以东工业园等片区,恰是榆林市能化基地的“白菜心”。
仅以榆神工业园区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煤转化基地,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水是煤化工项目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园区要发展没有水不行。”榆神工业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乔毅平表示,随着国家能源集团、陕煤集团、延长石油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项目的入驻,园区已无可配置的水资源,缺口很大。在乔毅平看来,黄河东线引水对榆神工业区是迫切需要。“引来的黄河水,分配给园区的就有1.53亿立方米,对园区发展至关重要。”
水网榆林 再创奇迹
从榆林城区向西南约60公里,坐落着市境内库容最大的王圪堵水库。这个设计总库容3.89亿立方米、年均可供水1.5亿立方米的水利工程,未来将在榆林市水网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的引黄工程全面建成后,东西两个方向引来的黄河水都将输入这个水库,届时,王圪堵水库将成为调节榆林各地用水的“中转站”,使榆林市形成“东西连通、南北互济、统一调度”的供水网络。
这个供水网络是榆林人在东线引黄已经指日可待之后,又描绘出的更具“野心”的水利梦想。市委、市政府已经谋划出以王圪堵水库为枢纽,东、西线重大引水工程为主架构,各类中小型水库为调度节点,中小型供水工程、应急水源工程、矿井疏干水为补充的供水网络体系。这个方案在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的基础上,从“东线、西线、中线”三个方向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重大引水工程。其中,东线为马镇+府谷引水工程;西线近期提升改造定边“盐环定扬黄”引水工程,在满足定边用水之后,将向靖边延伸;中期启动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远期配合国家实施大柳树引水工程。中线目前正建设王圪堵水库向绥德、米脂、子洲三县供水工程,并启动了矿井疏干水的综合利用。
在这张蓝图上,引水工程在王圪堵水库的对接将实现对黄河几字弯的贯通和市境内主要水系的连通。未来,黄河水融入榆林市水网后,将在市境内形成一个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真正实现“引足黄河水、蓄住天上水、管好地下水、高效利用水”,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家四大煤化工示范基地之一的榆林,以引黄为契机,奋力书写全方位高效用水的大文章,实现世界能化之都建设与环境持续好转的协调共进。继20世纪以来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后,榆林正在向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再上新台阶的目标迈进。
新闻推荐
美丽新居幸福生活文图/本报通讯员马瑞“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光景!能住上漂亮的小洋楼,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