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劳动者也有美好精神世界
近日,一则农民工手捧两块红砖朗诵的短视频刷屏全网,视频主人公李小刚以其富有磁性的嗓音把徐志摩的经典作品《再别康桥》演绎得十分动人。今年35岁的李小刚出生在陕西神木的普通农户家庭,打小就爱鼓捣文字,还偷偷模仿名人大家的朗诵。
辍学-打工-结婚生育-打工,这是许多农家子弟的人生轨迹;由于缺乏学历和一技之长,农民工挣钱并不容易。让李小刚与其他农民工不一样的,就是他的“农民工播音腔朗诵”。
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让一些小人物也有机会成为公众注意力的焦点。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农民工大都干着不太光鲜的重活、脏活和累活,和体面、风光的“专业范儿”播音员、主持人并无关联;“农民工播音腔朗诵”以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迅速走红。
不论是爱写小说的育儿嫂范雨素,还是“食堂诗人”宋成宝,抑或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中爱写书法、爱弹琵琶的杜深忠,都生动地说明农民、农民工并不是一尊尊没有思想的“兵马俑”。长期以来,农民和农民工习惯了沉默和被代言,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民工开始用诗歌、播音朗诵、写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表现自己。
“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农民工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著名社会学者符平认为,农民工进城之前生活的圈子是他们的“乡土世界”,进城之前所想象的城市生活是他们的“想象世界”,进城后生活于其中的客观现实世界是他们的“城市世界”,对真实生活的不断适应是“实践世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在许多农民工玩手机、打麻将、看电视的时候,李小刚将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人需要吃饭,精神世界也需要“营养输送”;当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一些农民工便采取了“自我救赎”。就像用美声唱法唱歌的“大衣哥”朱之文,他也曾饱受质疑,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坚持,最终改善了生存状态,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农民工播音腔朗诵”或许不会像朱之文那样“功成名就”,但李小刚对播音朗诵的热爱与坚持却应得到尊重和肯定。
欣赏农民工的诗歌、小说、播音朗诵等作品,正视农民工丰盈精神家园的需要,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尊重“平民表达”,是一个成熟社会应有的姿态。
□杨朝清
新闻推荐
“聚落与社会 新实践与新思考”暨石峁遗址系统考古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周魁英出席 曾德超宣布开幕
本报记者闫景报道8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神木市委、市政府主办的“聚落与社会——新实...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