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快速客运 促进地区发展 对神大铁路进行改扩建的思考建议

榆林日报 2020-08-28 07:58 大字

郭明

1998年5月28日,神延铁路开工建设,2002年2月8日正式投入运营。神延铁路正线全长382.4公里,被陕北人民称为“幸福之路”,这条铁路和西延线、西康线的贯通,使陕西省从南到北挺起了1100公里的“铁脊梁”,中国“八纵八横”路网主骨架进一步得到完善。但该铁路近年来发挥作用主要以货运为主,客运方面服务水平不高,作用不显著。后新建的包西通道复线设站也远离神木市区,铁路客运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周边百姓的出行需求。

当前,作为吸引人流、带动物流、畅通信息流、促进一个地区全方位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高速铁路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周边地区高速铁路项目规划纷纷落地或开建。作为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的神府地区及周边各大矿区快速客运铁路规划建设还是空白。规划中的延榆鄂高铁受地形、技术、安全性等条件限制,无法途经神木市区;考虑经济、人流等因素,未来10—15年该区域新建客运专线可能性也不大。

为填补神府地区及周边各大矿区的铁路快速客运空白,建议考虑将既有神(木北)大(保当)铁路进行改造或增建二线,提高技术等级,达到开行动车标准,发展快速客运,向北与包神铁路衔接,成为未来10—20年内这一区域主要的快速客运通道。该项目的建设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带动神府地区及周边各大矿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有利于充分发挥神延线脊梁作用,完善铁路快速客运网络。神延铁路对榆林乃至陕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发展思路,及与周边省市铁路规划的衔接,神大铁路改扩建,将使神延线在提高货运效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快速客运水平,进一步发挥其脊梁作用,畅通陕西省对外运输通道,有效衔接省内各高速及干线铁路,完善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增加路网的协调性和适应性,加速形成外通内畅的高效铁路运输网络。

有利于提高铁路客运能力及效率,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神木地域广阔,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资源富集,特别是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储煤面积4500平方公里,富煤区每平方公里储量达1000多万吨。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神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成为西部地区县域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仅2019年,榆林市实现GDP1362.88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21.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1.22亿元。然而,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快速客运规划建设滞后已成为神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既有神大铁路进行改扩建,将大大提高铁路客运能力和效率,增强神木市与榆林其他县区、关中城市群及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交流联系,缩短时空距离,极大地促进各区域人员、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的高效互动,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有利于拓展快速客运网络辐射半径,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出行的新期待。随着神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百姓出行需求不断增长,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的铁路快速客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此多次建议、提案,媒体也高度聚焦,规划建设快速客运铁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神大铁路改扩建后,与延榆鄂高铁、太绥高铁等衔接,将进一步拓展快速客运网络辐射半径,直接惠及神木、府谷,山西保德、兴县等地约125.58万名常住人口,及周边各大矿区、工业园区大量流动人口,对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出行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地区间文化交流。神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4年创建红色政权,开辟神府革命根据地,成为我党在全国保存下来为数不多、始终未被敌人清剿的红色根据地之一,留下了无数共产党领导人生活和战斗的足迹;神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塞上明珠”红碱淖、石峁遗址、杨家城、高家堡古镇……构成一道道多姿多彩的风景线。神木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唢呐、三弦等民间器乐,酒曲、说书等民间文艺,地毯、面花、铜器、铁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神大铁路改扩建后,将有利于旅游资源高效整合开发,推动区域文化融合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极大地满足陕北革命老区精品旅游战略的实施,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作者系榆林市铁路办副主任)

新闻推荐

神木市文化旅游节启幕

本报讯(李明)8月21日,“国香神木·神奇神往”神木市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当地打造了栏杆堡镇第五届旱地西瓜节、尔林兔草原...

神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神木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