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厉害了!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遗迹入选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汉中市疥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入围项目

华商报 2020-01-11 02:39 大字

2020年1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论坛上,“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榜单揭晓。共评出6个入选项目、7个入围项目。陕西神木市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遗迹入选。

陕西两个遗址一个入选一个入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始创于2002年,该论坛认可度高、专业性强,一直备受学界关注。

本次入选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六大项目分别为:山东滕州市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洪河遗址、陕西神木市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遗迹、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湖北随州市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青海乌兰县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除入选的201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外,还评选出7个入围项目,其中陕西汉中市疥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入围。

石峁遗址三次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

石峁遗址自2011年开始系统考古工作,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城内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为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

2018年,考古人员在皇城台顶东部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台基,其上分布大量建筑基址,暂称“大台基”。经2018至2019年的发掘,大台基轮廓逐渐清晰。大台基平面大致呈圆角方形,边长约130米,夯土台芯,四周以石墙包砌,目前基本将大台基南护墙及周边区域完整揭露,并确认了西护墙及北护墙的位置。初步统计,东护墙北段上部弃置堆积内出土各类文物标本不下4万件,包括骨(牙、角)、石、陶、玉、铜等遗物,还有纺织品和漆皮残片。南护墙处发现70余件精美石雕,部分镶嵌在南护墙墙面上,墙面上镶砌石雕的现象应与石峁遗址中发现的“藏玉于墙”和以人头奠基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大台基修建和使用年代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石雕年代应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台基的发现和确认,拉开了探讨皇城台聚落区划和功能性质的帷幕,为皇城台在石峁城址内的核心地位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孙周勇介绍,这已是石峁遗址第三次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此前两次分别是2012年、2016年。

陕西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填补了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穴居空白

本次入围项目中的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南寨村附近。

该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万-1.5万年期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洞穴遗址。在27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发现人类活动面、石器加工点、火塘等遗迹,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等遗物万余件。从中发现的共生关系清晰的早期现代人化石和华北小石片石器工业系统的石器。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洞穴类型居址的空白,也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假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答疑解惑

Why

石峁遗址3次入选

凭什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孙周勇表示,尽管第三次入选很不好意思,但评选专家认为石峁遗址2019年的新发现非常重要。

■精美石雕技法、主题丰富

2019年度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南护墙处的精美石雕,目前共计70余件。这些石雕多数出土于大台基南护墙墙体的倒塌石块内,部分镶嵌在南护墙墙面上。绝大多数平面型雕刻,以减地浮雕为主,还有少量阴刻、圆雕。雕刻内容大致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其中神面石雕体量最大,雕刻也最为传神,多见对称式构图,最大石块长超2.6米。

平面型石雕应为修建大台基南护墙时有意嵌入,与石峁遗址发现的“藏玉于墙”和人头奠基有共同的精神内涵。此外,还发现少量立柱型石雕,为两面对称的神人形象,立柱型石雕或已具备“图腾柱”性质。

大台基南护墙石雕可能与中国北方地区的石雕“传统”密切相关,也可能影响了后石家河文化玉器和二里头文化绿松石龙,甚至商周青铜礼器的艺术构思和纹饰风格。

■遗址考古发现意义重大

孙周勇表示,大台基的发现、确认和发掘正式拉开了探讨皇城台聚落区划和功能性质的帷幕,为论证皇城台在石峁城址内的核心地位奠定了重要而深厚的物质基础。

石峁,这个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古城,拥有高等级的金字塔般的皇城台,有强烈的神、玉、巫三位一体的宗教意识。学者们普遍认为,石峁古城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石峁人究竟是来自哪里?石峁古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文明程度,在中华文明起源及进程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问题近年来成为学术界热议话题。

据悉,2019年4月,国家文物局已将石峁遗址列入申遗预备名单。

What

石峁遗址惊天发现

都有啥?

自2011年确认并开展考古发掘以来,石峁遗址每年都以令人震惊的成果给学术界带来惊喜。

■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的史前城址

石峁遗址的主体内涵是一座包含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距今约4000年。其中,皇城台是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已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巍峨壮观,极具“纪念碑”性质。

■“头骨祭坑”和“藏玉于石”

石峁外城东门址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周边地层及遗迹中出土玉铲、玉钺、玉璜、牙璋、陶器、壁画和石雕头像等重要遗物,“头骨祭坑”和“藏玉于石”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可能存在大型制骨作坊

覆盖东护墙北段墙体处出土遗物数量惊人,有骨、陶、石、玉、铜等各类遗物,其中骨器数量最多,骨针数量1万余枚,结合骨料、坯料、废品、石刀(锯)、砺石等骨器“制作链”工具的出土,推测皇城台台顶应存在大型制骨作坊。

■最大尺寸将近一米的陶鹰

在石峁遗址发现的大量陶片装了三四千箱。考古人员花了两年多时间拼出了20多个陶鹰,最大的尺寸在90-100厘米。

■距今约4000年的骨制口弦琴

石峁遗址出土了23件乐器——口簧,与其共存的还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口簧即我国先秦文献中记载的“簧”,石峁骨制口簧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口簧实物,是世界音乐史的重大发现。测年数据显示,制作于距今约4000年前。

■有着几何纹饰的彩色壁画

皇城台还发现了史前彩色壁画,颜色有红色、咖啡色等,图案主要是几何纹饰。这些壁画说明建筑等级很高,石峁人已经具有相当的艺术修养。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新闻推荐

神木市贫困户变身“月薪族”

本报通讯员王志芳每天早晨,环卫工人张拴柱都会在神木市高家堡镇的主干道上打扫卫生,这份工作给左臂残疾的他带来了希望。“...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