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助学20年惠及榆林市5.3万名学生善行驼城 助梦远航
本报记者 王振荣
从1998年6月首个社会慈善机构——市慈善协会成立算起,榆林20年慈善助学,助梦远航:5.3万余名大中小学生和幼儿获资助,其中贫困大学生2.6万多人,资助金额1.4亿余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2.1万多人,资助金额300余万元;推动39处校园、幼儿园建设,直接受益儿童5600余人。慈善助学改善了校园面貌,也点燃了广大贫寒学子的求学梦。
资助改变学子人生
供职于神木市水利水电工作队的刘峰,是神木市慈善资助的首批寒门学子。2004年,面对6000元的高昂学费,他一度打算放弃学业,是慈善资助的1万元帮他圆了大学梦。正因如此,2013年参加工作后,他每年都会拿出2000元用于慈善事业;
来自榆阳区孟家湾镇的王娟,高中到大学阶段一直受助于市慈善协会金秋春光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大学入学时,这名志愿者还帮她置办了包箱、手机、生活用品,并把她送到大学。受其感染,王娟读大学时便成为注册志愿者,“将感恩与爱心传递他人”……
慈善助学,确保了刘峰、王娟这些莘莘学子圆梦校园,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道路,点燃了他们的逐梦航程。
20年来,榆林市将助幼、助学作为慈善扶贫、支教、安老、助医、助残、救灾等8大类1000多个项目中的重头戏,做细做实。据不完全统计,榆林市通过多种渠道募集、支出的4.6亿元善款善物中,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2.6万多人)的金额超1.4亿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2.1万多人)的金额超过300万元。
市慈善协会10余年来坚持与榆林学院联合资助贫困大学新生,2010—2017年,累计出资370多万元,资助人数1200多人。2004年至2017年,神木市慈善协会向贫困大学生分两学年发放助学资金1.2万元,惠及贫困大学生7416名;榆阳区慈善协会累计资助9000多名贫困大学生,投入慈善资金1500多万元;定边县慈善协会累计募集善款688万余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478名,另先后向2968名家庭困难中小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300—500元。
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慈善助学,也已成为塞上大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方光玉通过冠名教育基金和资助等形式,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学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截至2018年5月,其累计捐献资金、设立各类基金总额已超6960万元。从2013年起,他冠名的榆林市“方光玉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评选表彰活动已举办7届,先后表彰奖励“榆林好人”2214人次。他还在家乡靖边县设立了为期10年的“方光玉1000万元青少年品德基金”。
孙俊良先后捐献善款已逾3亿元,向神木20余所学校捐助2000多万元善款改善办学环境,在神木一中、二中设立“教师奖励基金”“优秀教学奖励基金”。此外,他还在省慈善协会建立了2500万元慈善基金,定向用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慈善筑巢”“关爱花蕾”“儿童之家”等168个项目。
臧明山带领一群残疾人以防寒服“羊中王”品牌,树起了一座“慈善”丰碑。2006年开始,他每年出资1万多元承担聋哑儿童学校孩子学杂费。2015年起资助20多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子洲县周家硷镇村民马维帅创办特色寄宿制小学——马塔留守儿童学校,解决了100多个孩子上学困难问题。
大批企业在参与慈善助学的同时,众多社会人士纷纷奉献爱心:
贺莎莲,从小学校长岗位退休以来,发起成立了榆林第一支慈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由13年前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165人。他们在榆阳区航宇路社区、陕西省安居工程和金苑社区金沙廉租房小区,办起3所“禾苗课堂”,服务孤儿、留守儿童和特困孩子,志愿者中的8名老师义务辅导思想品德和文化课,组织社会实践。还帮助“孤、贫、特”入托上学,用爱心点燃了一个个“孤、贫、特”孩子的心灵。
慈善志愿服务者刘瑛,2015年起 ,分别通过慈善组织资助华栋中学和榆林中学2名高中学生每人1万元,使其顺利圆了大学梦。在捐助时,她叮咛慈善组织决不让受助同学得知她的名字。
一个个受慈善帮助者,自强不息。一个个慈善助学的故事,感人泪下。
项目助推校园扮靓
5月10日,定边县迎来一场喜雨。砖井镇中学校园栽植的山桃、松柏、海棠等花木,在雨中更显郁郁葱葱。校长刘建军介绍:“我们是1965年建校的农村寄宿制九年学校。校园面积大,但地属碱滩区,地下水含氟大,水资源稀缺,树木很难存活。2015年,县慈善协会等提供了10万元基金,完成了校园绿化,从自来水厂引水浇灌,树木成活率在98%以上。绿意盎然的校园,为师生营造了优美舒适的环境。”
从1998年市慈善协会首先成立,到目前榆林市县区市先后成立有14个慈善协会,各协会通过网络等拓宽筹资渠道,创新助学形式,完善资助体系,实施项目资金资助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2013年起,通过实施世界宣明会陕西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提升项目,中华慈善总会和美国LDS慈善协会旱厕改水厕项目,陕西省慈善协会和市慈善协会创建项目中的“萌娃成长计划”、中华魂多媒体、关爱儿童之家、慈善筑巢、关爱花蕾等慈善助教项目,为定边县第二中学、砖井镇中学、红柳沟中心小学、贺圈第六小学、北园子希望小学、堆子梁学校、白湾子学校等修建教学大楼,建起微机室,筹集善款459万元。榆林市累计资助绥德、榆阳、米脂等39处校园(幼儿园),资金超1800万元,直接受助儿童5600多人。
市慈善协会介绍,在实施国内外慈善组织助学项目中,各级各部门、学校和慈善组织认真把关,严格标准,受到好评。其中,从2013年开始,争取韩国“衣恋集团”在榆林第十中学、米脂中学、绥德中学设立“衣恋阳光班”项目。2015年,绥德中学被衣恋集团评为实施项目全国第一名。2017年该项目在全国缩减资助规模的情况下,增加了榆林的资助数量。
慈善文化植根校园
榆林慈善助学不仅体现在资金物质层面,更体现在弘扬慈善文化的精神层面。由于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市县慈善机构及教育部门、学校有效推动,校园慈善文化蔚然成风。
在榆林市第十六小学多媒体活动室,“爱心奉献”道德讲堂每学期定期举办,师生与家长分享“榆林好人”故事。“慈善”主题班队会,学生们唱慈善歌曲、讲慈善故事、朗诵慈善诗歌、表演慈善舞蹈等,培育学生树立现代慈善理念。
在星元小学校园,市慈善协会资助建起的“慈育厅”图书走廊,32架32类2000多册图书摆放有序,开放阅读。少队辅导员苏丽丽说:“这些图书,孩子们自由取拿阅读归还,虽然不用专人照管,但很少有丢失损坏现象。”慈善文化教育渗透在课堂,也渗透在孩子们的心中。
榆林市各大中小学,通过广泛开展的“公益课堂”“传统国学”“公益义卖”“慈善捐助”“慈善帮扶”“慈善讲堂”等慈善实践活动,丰富了慈善文化教育。
曾在榆林第十中学就读的石玉容同学,坚持8年慈善献爱心,他在作文中写道:“现在我明白了慈善是什么,这8年点点滴滴的成长积累,让我明白慈善是传递爱奉献爱,我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米脂中学张俊俊说:“在帮助别人,让别人获得幸福的同时,我也会倍感幸福。”
为促进慈善文化进校园,自2011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后,榆阳区每年投资8万元用于“慈善文化”征文和表彰奖励。星元小学设立了50万元的“星元小星星”基金,榆林市第十六小学设立“日行一善”道德奖励基金20万元,每年订购1000套《少年月刊》和联合印制《陕北娃作文之友》10万册,赠送城乡中小学。市慈善协会向县市区33所中小学发放《慈善读本》及电子教学资料57000多册。市慈善协会倡导开展的以一本书(《慈善读本》)、一堂课、一元捐、一次爱心活动、一篇慈善文章、一场爱心歌曲演唱会、一批先进人物评选表彰为基本内容的“七个一”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感恩,自律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榆林慈善助学20年,传递大爱,温暖校园,筑梦学子。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马瑞报道12月13日至15日,由神木市教体局主办、市体育中心承办的神木市2019年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市体育...
神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神木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