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记神木市高级畜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郭璞
耄耋之年的郭璞对农业技术仍痴心不改孟明荣摄
本报通讯员刘德功
核心提示
1935年出生的郭璞,1957年从榆林农校毕业后,先后在榆阳、府谷和神木的农技部门工作,1997年退休。4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农牧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科研成果丰硕,先后十多次获得中省市科技进步奖和星火计划奖。1994年9月,省人事厅授予其高级畜牧师职称,从1996年10月起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讨吃的”农技干部
1963年,郭璞被调到神木市尔林兔农场搞农业技术工作。尔林兔是神木北部和内蒙古接壤的风沙草滩地区,当时部分村庄还保留着刀耕火种、倒山种田的耕作方法,既破坏了植被,又产不了多少粮食。郭璞向场领导建议:要全面规划,开挖大小排水壕,减轻涝灾;禁止开荒种地,保护植被;按照农业“八字宪法”,改变旧的耕作方法,实行科学种田提高产量。场领导同意郭璞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召开会议,部署了当年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科学种田。那年,全场粮食生产较往年增加50%。
同年,郭璞被派到石板太村蹲点。他发现村里的不少群众有大关节病,他将这一情况报告上级,省地病办派专家到这里开展防治工作。经过多年的防治,终于根除了此病。
有一年,郭璞到榆林农垦局开会,听说有一种新马铃薯品种叫沙杂15号要进行试验。他跑到地区农科所要了6颗种薯,回到石板太村进行试种,结果试种成功。4年后,他在尔林兔5个生产队进行全面推广,总产量达20多万斤,其中亩产最高达1万多斤。消息不胫而走,不但在尔林兔农场全面推广种植,邻近的大保当、瑶镇、中鸡等乡镇都要求试种,就连宁夏和内蒙古的部分旗县也都前来抢购。
郭璞在尔林兔工作15年,在各村建起“两杂”制种基地,使当地的粮食产量逐年大幅提升,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而他自己,由于家庭生活压力较大,常穿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多次被人误认为乞丐,追在背后喊“讨吃的,讨吃的”。
“收猪的”公社领导
1969年,尔林兔农场分设为尔林兔公社和尔林兔渔场,郭璞出任尔林兔公社副主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他仍坚持农业新技术推广,坚持科学试验研究,扎根农村为农民服务,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为保护万亩草场,公社抽调各大队的劳力进行了七卜素河的挖壕排水和筑坝挡洪两次大会战。会战期间,郭璞和群众一起吃住,一起劳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工程进展得非常顺利。他还抽空到吧吓采当村指导玉米人工授粉,被一位妇女误认为是“收猪的”,要求他把家里的任务猪验收一下。郭璞开玩笑地说:“那好,那就先看看。”到了村里,那位妇女的丈夫看见郭璞说:“郭主任,你又来给我们搞良种试验田来啦!”那位妇女方才明白自己“上当”。
西葫芦素草场建设被省畜牧总站列为重点示范工程后,郭璞进行了一系列良草试种和围栏保护,产草量比建设前提高5.1倍,植被覆盖率提高40%以上。
“老农民”高级畜牧师
郭璞本来是搞农业技术推广的,由于他在尔林兔为草原建设作出较大贡献,1978年初,神木县新成立草原站时,就顺理成章地把他调入草原站任副站长。
在草原站筹建期间,郭璞跑遍了县城周边南北两道川,最后将草原站址选定在县城以北5华里外的一块55亩的荒地上。他和工人们一起干活,最终将这块高低不平的荒地全部整平。他又带领工人们新修了几孔石窑,挖了水渠,四周栽上树,全部种上优良草种和饲料作物。在整地时,郭璞脖子上围着一块擦汗毛巾,手里握着劳动工具,一天干活十几个小时。不少认识他的人开玩笑地说:“郭璞呀,你咋进了城反倒成了个农民?”
在草场建设中,除继续抓好尔林兔草场建设点外,他又新建了大保当、中鸡、瑶镇、万镇、沙峁、乔岔滩等试点。在这期间,他几乎跑遍了全县所有乡镇,每去一个乡镇就蹲点一个多月,使神木的林草建设和畜牧业生产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单娜报道7月25日,神木市钟楼派出所开展执法安全培训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对一线办案民警执勤语言、处置方法、现场...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