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豪言一生承诺

陕西日报 2019-05-08 07:54 大字

本报记者雷魏添张辰

2002年,担任北京某外企副总、年薪高达20多万元的张应龙回家过年。酒桌上,“喝多了”的他放出豪言:自己出钱治理沙漠。酒醒后,村党支部书记问起这事,耿直的张应龙立即表示自己答应的事就一定不会“赖账”。从那时起,北京的张总“不见了”,神木的治沙拓荒者成了张应龙身上唯一的“标签”。

一句豪言,一生承诺。4月下旬,记者跟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团深入神木市锦界镇沟掌村蹲点调研采访时,看到神木秃尾河源头南北长约30公里、宽约10公里的42.8万亩荒沙披上了“绿装”。这是张应龙17年如一日扎根沙区开展复种复耕的硕果。

“一开始就投入了上百万元资金,后来又狠心卖掉了神木的房产,把筹到的280多万元资金再次投入到治沙工程中。有一次,我还被独自困守在沙区48天。”张应龙说。

没人能理解张应龙为什么这样做,也没有人认为他需要为一句酒后豪言挑起如此沉重的担子。只有张应龙自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句承诺。他说,沙漠教育了每一个生活在沙区的人,不把沙漠治理好,家乡就永远没有发展的希望。

失败、孤独,都无法动摇张应龙的决心。只有身在沙区,我们才能切身感受到当地人对绿色的渴望,才能深刻地理解张应龙等一大批治沙人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随着绿色面积的不断扩大,张应龙开始逐渐总结经验,将治沙与科研相结合,围绕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长柄扁桃和其他沙生植物开发利用等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并产生良性互动效应,有效推动了治沙事业科学发展,使得一大批科学研究与生产推广项目在这里相继落户。

十多年的时光过去了。如今,张应龙承包治理的这片保育区植被覆盖率由最初的3%提高到70%,局部小气候有了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逐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逐渐提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截至2018年年底,神木境内的流动性沙地得到全面治理,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13.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上升到目前的36.1%,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新闻推荐

神木法院远程提讯增效率

本报讯(张云霞记者张建伟)近日,神木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对羁押于辖区看守所内的被告人赵成(化名)涉嫌盗窃一...

神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神木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