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河湾村脱贫“摘帽” 村民秧歌扭得好开心
河湾村秧歌队正在进行秧歌表演
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锣鼓声,表演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月16日,在神木体育中心,锦界镇河湾村秧歌队正在扭着、跳着,欢快的秧歌跳出了村民对脱贫工作的讴歌,也舞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村脱贫
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河湾村曾是锦界镇的一个贫困村,属毛乌素沙漠风沙草滩区地貌,村民主要靠种养殖为生,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村民广种薄收。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下大力气改变村子的贫困面貌。
“两面油路把葵花种,两面油路把路灯安”。村民刘卷林的一句顺口溜唱出了其心声,“我以前种14块地,非常零散,现在集中连片种1块,省时又省力,真是方便多了!”提起生活的点滴变化,刘卷林满心欢喜,娓娓道来。
2018年对于河湾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们终于摘掉了压在头上的贫困村帽子,村民们载歌载舞,唱响幸福年。谈起未来的生活,村民们纷纷表示,“我们都是扶贫政策的受益者,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推动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河湾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在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的同时,也注重思想和精神的同步富裕。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情民意,于去年6月组建起了秧歌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乡村生活迈上新台阶。
由于天气寒冷,节目中一部分动作运动量较大,加上队员平均年龄较大,在排练过程中,不少队员出现肌肉拉伤现象,但大家没有一人因此中途休息或者放弃排练。17岁的高鹤源是一名高二学生,平时由于学业繁忙没时间参加文娱活动,得知村里排练秧歌便主动报了名。为了打消父母的顾虑,高鹤源每天早早起床,完成了功课再去参加排练。“我是从学校放寒假开始排练的,只有半个月的时间,排练确实紧张,但是收获也很大。”
“秧歌队为了此次演出,前前后后排练了两个多月,排练期间,村民们都是尽可能抽出时间,反复地排练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这份认真和付出深深地打动了我!”驻村工作队队员、秧歌队导演张世慧说。
认真表演
表达脱贫后喜悦之情
此次河湾村迎新春贺新年秧歌表演由传统文化挂红灯、跑旱船和彩绸表演三部分组成,采用了传统的变色反扇子等表演形式,整个表演场面庞大,精彩不断。
“这秧歌我扭得开心!我们村能变得这么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今日子过好了,我也要积极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扮演“彩婆”的村民高玉扣说完,欢快地扭起来,精彩生动的表演逗乐了在场观众。今年70岁的高玉扣是该村的特困户,独自照顾着两个上大学的孙子,但他所有的经济来源仅依靠种十几亩薄田、养十多只羊,日子过得很困难,2017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和镇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如今他顺利脱贫。“这个春节,我过得格外开心,为了庆祝自己脱贫,除夕夜当天,特意炒了几个菜,喝了几盅。”
和高玉扣一样,贫困户刘在娥也是自愿报名参与扭秧歌的。“2018年,我终于脱贫啦!政府帮扶我,让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在娥说出了她的肺腑之言。此次刘在娥扮演的是“赶驴人”的角色,东兴广场上,记者看到,她踩着鼓点,全心全意投入到表演当中,幸福和欢愉洋溢在她的脸上。
文/图记者许森枷通讯员马瑞贺巧艳
新闻推荐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建平周言文在神木市的高家堡古镇,东西大街和东、南城门外“静坐”的一个个火判官。这些火判官身披彩...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