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工眼里的特高压
煤炭能发电,煤炭开采同样需要电。矿工们眼里的电力有一种别样的魅力。今年69岁、和煤炭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高贵林说,最高兴的事就是退休后看到了特高压。
电力解放人力
挖煤不再是力气活
1970年春天,神木县大柳塔镇21岁的高贵林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妻子不舍的目光中来到离家不远的小煤矿。
说是小煤矿,却没有任何基础设施。一群人刨着地皮,用铁锹、撬棍、锤子……所有能用得上的工具对于这群卖苦力的人来说都是“好把式”。
挖煤都用火药炸、人工挖、平车推,挖煤就是个力气活——这是当时所有人的共识。
“最初采煤的时候都是明盘,不需钻洞子,采煤都是用炮炸,这个安全隐患就不用说了,那时候煤矿基本没有啥管理,安全全凭各自小心谨慎。现在这安全管理严谨又规范,全都是机械化开采,发展实在是太快了。”提起现在的机械化采煤,高贵林总是感叹地啧啧嘴。从炮炸人力掏煤到电钻杆采煤再到如今的综采,人力在电的推动下彻底解放了出来,采煤工人不会像以前那样苦哈哈地卖力气了。
当时,大柳塔镇只有三条10千伏线路,被当地人称为“老三线”,分别是活鸡兔线路、石岩塔线路和野猫湾线路。这三条线路满足了当时大柳塔镇矿区生产和居民基本生活用电需求。
但是,当地人并没有把“煤”和“电”联系到一起,但“电”来了,确实解放了人力。
再后来的日子,电力的迅猛发展更刷新了老高最初的认知。
电力提升开采效率
百姓生活富裕起来
1991年,华能店塔电厂建成,煤矿开启了全面用电时代。电厂的建成带动了煤面、碎煤的销量,节省了资源,提升了煤矿收益。
电来了,煤炭综合机械化开采设备大量投用,煤炭开采效率显著提升,作业环境改善不少。走进现在的煤矿,早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以前煤矿内运煤都是人力推车,效率不高。换成了皮带输送机,输送量大了,速度也快了。矿井上面,原来都是人力搬运、装卸煤炭,后来换成了装载机,煤炭开采、运输效率大幅提升。” 在老高的记忆里,没用到电的时候煤矿现场管理混乱,到处都能看到煤,运煤都是人推车,效率不高,如今的煤矿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工作现场见不到堆成山的煤,从抽水、换气、采煤、运煤、分类、装煤全部形成了一条现代化机械生产线,井底24小时摄像头无死角监控,一系列的改变让煤矿现场管理更安全、更规范、更人性化。
拉闸限电,计划供应是那个年代用电的“特色”。那个时候白天给企业生产供电,晚上给居民供电。
“如今煤矿供电早已实现了双回路、双电源供电,真正做到了煤矿生产不停电。”从“没电”到“限电”再到如今的“电可靠”,老高感叹不已,电力的发展映射出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煤从空中走
碧水蓝天回来了
2009年,60岁的高贵林依依不舍脱下工装,离开了干了一辈子的矿区。退休后的高贵林,少了工作的压力,多了孩子们的陪伴,晚年生活过得十分惬意。
一次高贵林陪孙子画画。孙子把天空涂成了灰色,家门前的公路上画满了载煤的大货车。这让他陷入了沉思。
2014年5月,国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建设十二条贯穿中国东西部的输电通道。这让高贵林激动了好一阵子。
2015年7月的一天,高贵林带着孙子去榆林附近的山上游玩,发现多了许多高高的电塔。“这一定就是同事们念叨的特高压。听说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已经开工了。还要建陕西榆能横山电厂、陕能赵石畔电厂两座大型火电站。”
指着远处高高的铁塔,高贵林对孙子说:“孩子,这就是煤炭的空中走廊,以后拉煤货车会越来越少,煤炭会变成电能随着这些铁塔银线输送到远方。”
在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长期以煤炭为主。这种不合理的能源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给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发展特高压电网,以输电替代输煤,提高中东部地区外受电比例,对送端和受端都有利。
对于受电端,减少当地火力发电,从远方接受清洁电,是治霾的重要举措。
煤从空中走、电从远方来。未来,落地、过境榆林的4条特高压线路将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走廊”。
“这两年感觉好多了,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干净了。”高贵林觉得特高压工程投运后,大柳塔这个产煤大镇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风更清了,变得宜居平静了。
生在煤海、长在煤海,已过花甲的高贵林在亲历小镇的巨变后感慨道:“采煤让我富起来,电力让我们全家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舒坦。如今,电力的发展也让家乡的天更蓝了。”文/陈婷婷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张国彦孟田王芳报道近日,神木市大柳塔公安分局、交警城区一中队和二中队组织民警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初心客栈》...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