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端升级转型陕北打造“绿色”能源基地

榆林日报 2018-06-30 11:48 大字

新华社西安6月29日电(记者储国强 姜辰蓉 李浩) 位处黄土高原的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在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后,在绿色理念倒逼下,开始向高端升级转型,积极打造“绿色”能源基地,探索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保双赢的新路径。

陕北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油、气、盐等资源。以榆林为例,这里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就达1490亿吨和1.18万亿立方米。1998年,国家将这里列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20年来,当地开工了175个项目,累计投资达8000亿元。

2017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产量4亿吨,原油产量1048.61万吨,天然气产量164.92亿立方米,煤电装机规模达1648万千瓦。目前,这里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氯碱产业生产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级能源基地。

虽然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陕北的能源开发一度徘徊在低端、粗放的阶段,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这里的能源开发开始向绿色、低碳、环保的高端方向发展。

“以兰炭生产为例,最早用的就是‘土办法\’——明火点燃、烧透浇水熄灭,排放出废水、废气。”榆林市一家兰炭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兰炭是原煤在中低温条件下干馏热解得到的固体炭质产品,以其在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而得名。兰炭具有低硫、低灰、高热值等性能,在减少大气污染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们企业已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60万吨的兰炭生产线,尾气不外排,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电厂发电,废水也是集中收集后再利用。”陕西双翼煤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永斌说。

在严格的环保政策下,这条先进的生产线还将在不久后被更先进的工艺所替代。“企业马上投产的新生产线,从原煤进入到产品装车,全部实现自动化,而且完全封闭运行,外面一点煤也看不到,不会产生扬尘。”杨永斌说,“新工艺不仅产出的兰炭质量更好,而且还能节水20%,非常环保。”

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转型升级,一批全球领先的能源深度转化项目在这里开花结果,大量技术创新实现突破。煤焦油加氢技术、煤制烯烃、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万吨级煤基甲醇制芳烃、煤油混炼等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能化装置成功运行。

当地还加大了对原油采集、输送环节的环保科技升级,实行实时在线监控。长庆油田采油四厂生产运行科负责人周鑫林说,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改造力度,对94条重点集油管道进行实施数字化监控,8条重要输油“大动脉”安装了管道泄漏在线监测系统,实时分析“流量、压力、温度”数据。同时还在多条河流、水域启用红外可视水面浮油监测系统。

在以科技创新实现环保、工艺升级的同时,陕北还对历史上煤炭开采造成的塌陷区进行环境修复。

在榆林市所属的神木市孙家岔镇排界村,千亩农田中长满了绿油油的糜子,喷灌设备遍布其中。这里是当地建设的高标准现代化农田。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煤矿塌陷区。

“过去我们这里小煤窑多,早年开采工艺落后,造成这里塌陷多。2010年,政府对这里进行土地整治,不仅地表平整了、田里设施齐全了,还为我们村新增加了几百亩农田。”排界村66岁的村民李子清说。

神木市孙家岔镇副镇长张利平表示,2010年以来,孙家岔镇对煤矿塌陷区实施剥挖回填与复垦绿化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共恢复耕地5800亩,栽植樟子松、侧柏21.5万株,建设农田水利设施1400亩。

榆林市市长李春临表示,下一步榆林市将打造能源化工基地的全产业链,打造世界一流的清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推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推进,将当地建设成“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

新闻推荐

神木农商银行安排部署创文工作

本报通讯员张婧报道近日,神木农商银行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会。部分行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机关全体90余人参加...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