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挖煤人今日搞文旅 神木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纪实

陕西日报 2017-12-29 06:23 大字

美丽的神木市区。

红碱淖附近的丹霞地貌。

高原的“眼睛”——红碱淖。

煤都夜景。

苏平刚宋艳霞候妮

“恐龙将脚印留在这里,森林将煤炭留到现在,黄河和长城在这里交汇,游牧和农耕在这里融合,骏马和耕牛在这里同步,成熟和不成熟的文明在这里留下最重要的门槛,是成熟文明和不成熟文明的交界,许多的貌似不可能,在神木奇迹上演。”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神木考察后这样说道。

石峁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遗址,或为4000多年前中国北方及黄河流域的文明中心;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烟波浩渺,是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栖息地。此外,北宋杨家将的“老营盘”杨家城、雄厚古朴的高家堡古镇、精美绝伦的明清四合院、雄奇险峻的二郎山、雄峙两河的天台山、松柏森然的西津寺、古韵淳朴的民俗大观园……神木境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这些核心文化旅游资源,更是让神木文化旅游产业的前进步伐迈得铿锵有力。

近年来,煤炭工业大市神木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并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神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城市形象显著提升……通过不懈努力,目前神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效初现。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体育馆、省内最大的县级图书馆、陕北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县级博物馆以及和谐广场、人民广场、迎宾广场等六大文化广场和杏花滩城市公园;新建和改建了神木大剧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师生活动中心、北元集团职工活动中心、神木影剧院(大礼堂)、神东煤炭集团文体活动中心五座剧场。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共有红碱淖、二郎山两个4A级景区和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1个3A级景区,高家堡旅游特色镇、温家川旅游示范村,三星级酒店8家、四星级酒店3家,旅行社14个。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542.5万人次,同比增长55.6%;旅游综合收入56.03亿元,同比增长51.83%。

科学规划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发展全域旅游是神木全方位提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水平,加快城市现代文明发展进程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腾出一只挖煤的手去挖文化旅游资源,并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打造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将神木建成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型城市和中国能源城市转型升级的先进市。”神木市旅游局副局长田文波说。

“十三五”时期是神木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启动和关键时期,神木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综合性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准确把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县域文化旅游的战略地位,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强顶层设计,精心编制发展规划,通过“文化旅游+”,着力打造全域旅游。

目前,神木市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明确了全市“一心七区四带”的旅游空间布局,梳理了高家堡(石峁)、红碱淖、杨家城、天台山、煤炭地质主题公园五大旅游产品,制定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三年行动计划,为神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指明了方向与道路。

从2013年初,神木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神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扎实创建陕西省旅游示范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全面推动神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文化旅游产业被摆在重点产业引领工程之首。同时,为了打造更具吸引力影响力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6年先后启动编制了《神木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高家堡古镇旅游修建性详规》,将“发展全域旅游”正式写进了神木市“十三五”规划,并列为全市“十三五”期间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成立了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发展模式的神木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动力。

“文旅集团成立后,我们公司积极发挥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作用,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方向。”神木市文旅集团董事长徐海洋说,“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文旅人要努力做促进产业转型的生力军、培育人文神木的先锋队、打造宜居环境的实践者、构筑幸福生活的奋斗者。”

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神木立足高家堡(石峁)、红碱淖、杨家城等八大旅游特色资源,打造一批高等级景区,形成“2+6”旅游产品集群。

依托红碱淖自然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珍稀保护动物观赏、冰雪节和沙漠水镇项目,打造红碱淖国家自然保护区,树立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旅游品牌;依托石峁遗址公园、高家堡古镇、秃尾河湿地公园和高家堡新区打造高家堡石峁文化景区,树立中华文明起源旅游品牌;依托神木煤炭资源,充分发掘煤炭的形成史、挖掘史和利用史,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建成世界煤炭主题公园,树立中国煤都旅游品牌;依托神木老城和二郎山,充分激活神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神木老城二郎山传统文化景区;依托麟州故城遗址、杨城村和杨家将文化,开发杨家将实景历史剧演出项目,打造杨家城麟州故城遗址公园;依托中心公园、窟野河湿地、滨河景观带、和谐广场、水景公园和神木大剧院等资源,打造滨河新区景区;依托黄河、黄土高原、晋陕峡谷、万亩枣林、红色文化、宗教庙宇和传统村落等资源,将沿黄区域建成国家级黄河风情体验旅游目的地,打造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区;依托神木民俗文化,打造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

凝心聚力构建“一心七区四带”旅游格局

以老城为中心,着力开发红碱淖、石峁遗址(高家堡镇)、杨家城、神府煤田、二郎山、滨河新区、晋陕大峡谷七大核心旅游资源,打造黄河沿线、窟野河沿线、秃尾河沿线和红碱淖塞外风光区……纵观神木文化旅游资源,一个以“一心七区四带”为架构的旅游布局已经形成。

纵贯4市12县的陕西省沿黄公路,在神木境内全长98公里,经过马镇、沙峁、贺家川、万镇4个镇25个行政村,使沿黄旅游带成为神木“一心七区四带”旅游格局中的重要一带,在神木文化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沿黄公路的全线通车,神木沿黄旅游带村民通过出售小杂粮、红枣以及开办农家乐等方式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我家共有红枣树5亩,每年可收上千斤红枣。往年,枣熟了,我们得到地里打枣、捡枣,再赶着牛车送到镇上,很麻烦。今年,不少旅游团带着游客自行来摘枣,我家卖了不少枣子。”提起沿黄线带来的好处,贺家川镇村民王双彦喜滋滋地说。

“一业旺,百业兴。”沿黄公路的开通不仅激活周边的旅游业,也使沿途的农产品外销渠道更加通畅,沿线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神木沿黄98公里的风光不止黄河和红枣两个符号这么简单,还有秀美的天台山、独具黄河风情的马镇渡口、气魄壮丽的西津寺、艺术情调十足的曼乔咖啡。

据悉,神木正在构筑沿黄生态旅游带,重点实施黄河百里灯笼画廊、窑洞式民宿和低空飞行等项目,配套开发黄河漂流、枣林绿道骑行、黄河渔村、农业主题公园、陕北民俗风情小镇等观光体验项目,将沿黄区域建成国家级黄河风情体验旅游目的地。

此外,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神木还将重点打造中国忠勇文化的代表——杨家将、中华文明圣地——石峁遗址、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国家级黄河风情体验旅游目的地——神木沿黄生态旅游区、世界煤炭工业旅游代表——神木煤炭地质主题公园等五张国家级旅游名片。

围绕五张名片,神木市将夯实旅游基础设施,举行旅游推介活动,加大旅游营销开发,实现全市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双丰收,为资源经济向旅游文化经济的转型奠定基础。

多措并举延伸神木旅游全服务链

“在‘十三五\’期间,神木力争建成红碱淖国家自然保护区、高家堡石峁文化景区两个5A景区,老城二郎山传统文化景区、杨家城遗址公园、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区、滨河新区景区、世界煤炭主题公园和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6个4A级景区。”神木市旅游局局长雷杰祥说。

为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打造游客满意的旅游目的地,神木市正结合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区位优势,以文化产业为载体,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条件。

一是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景点与交通干线连接线、全市旅游大环线的建设改造,建设大型游客集散中心和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城区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公共自行车布局,实现公共自行车与公交车无缝对接;开通神木到榆林机场和鄂尔多斯机场的大巴;提升沿黄、锦大、神马、神王等旅游交通道路等级,美化沿线景观,主要观景点设置小型停车场和观景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各旅游景点、交通枢纽设立旅游咨询点,统一设计和建设神木特色旅游标识系统,包括公交站牌、路牌、公共厕所等各种公共标识标牌;配备位置合适、数量足够的国家三星级以上旅游厕所。

二是提升全过程旅游服务品质,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以服务游客体验为中心,建立旅游产业大数据中心,建立旅游产品项目库,建立神木旅游智库,实现景区智能流量监控和数据分析,提升旅游数据统计、旅游市场分析精准度;实施全域WIFI、4G信号和视频监控全覆盖;建立旅游网站、APP等官方媒体,设立官方微信、微博账号,方便游客及时全面获取各类旅游信息,切实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促进全市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三是丰富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围绕陕北民俗、红色革命、黄土文化、草原文化、史前文化、工业文化等内容,在“接地气、聚人气”上做文章。同时,通过戏剧展演、群文创作、书画展览、体育赛事等演艺活动来展示民俗文化;通过书法、摄影、剪纸等文艺比赛来讲述和记录历史风韵、特色美景。

四是营造全方位旅游发展环境,加强与旅游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定向培养旅游实用人才,做好旅游人才储备。建立旅游教育培训机制,全面培训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提升干部职工工作能力;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引进一批精通旅游规划、旅游金融、旅游运营、旅游营销的高级人才,不断提高企业的开发管理水平。

五是提升区域性旅游吸引力,实现游客共享。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加强与东南沿海等资源特色差异明显区域的合作,实现资源互推和游客互送;积极参加、举办各类旅游推介会和旅游营销大会,制定游客引入奖励办法,鼓励旅行社批量输送游客;围绕神木旅游资源特点,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媒体合作,培育一批现象级、常态化特色品牌节庆赛事活动,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

“文化旅游+”走出文化旅游新路子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支撑和灵魂,只有将文化与旅游融合起来,给‘旅游产业\’注入‘文化基因\’,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讲好文化故事,才能真正成就文化旅游产业。”神木市文化局局长李建军说。今年,神木圆满完成了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神木分会场演出任务,接待来神木演职人员1080人次。其中神木晋剧团创作的晋剧现代戏《母殇》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和文华编剧奖、文华优秀表演奖等奖项;神木文化馆创作的5个节目均入围群星奖节目。

按照产业融合、统筹推进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神木市全力深化文化旅游业与艺术、体育、农业、健康、科技和商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

推进文化旅游与艺术相结合。建立栏杆堡黄土高原艺术写生基地,发展沿黄乡村旅游区艺术民宿,打造沿黄石头艺术景观,举办艺术节、中国陕北民歌节、红碱淖沙雕节等大型艺术活动,以艺术活动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人才孵化基地、艺术展示基地、体验创作基地,推进自然生态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深度融合。

推进文化旅游与体育相结合。通过举办中国自行车联赛神木站、中国黄土高原热气球大赛、红碱淖冰雪节、红碱淖铁人三项赛、滨河新区城市马拉松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将文化旅游与体育相结合,让神木这座城市变得更具活力与吸引力,既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极大地促进了神木市旅游事业的发展。

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相结合。通过核心景区周边、旅游交通沿线种植向日葵、油菜花、荞麦等兼具景观性和经济性的农作物,形成农业大地景观,开发系列农业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研发健康养生产品,吸引游客来神木消费,不断拓展旅游市场。

推进文化旅游与林业相结合。合理搭配生态林、景观林、经济林种植结构,突出美化功能,完成二郎山、九龙山、沿黄旅游带和旅游交通沿线的绿化、美化;挖掘沿黄地区红枣文化,培育神木枣木品牌,利用红枣、枣木开发高品质旅游商品。

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农民旅游创业扶持力度,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制定乡村旅游奖励政策,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体验项目、乡村民宿、乡村农家乐等旅游业态,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开发系列乡村旅游商品,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以旅游业为产业支撑和引领,培育一批省级美丽乡村和***旅游示范区。“十三五”内,建成高家堡、马镇、贺家川、尔林兔等4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小草湾、创业、贾家梁、马镇、温家川、新华塔、沙峁头、西豆峪、栏杆堡等9个省级旅游示范村。

新闻推荐

黑加油点藏身榆林多个停车场 被依法取缔

12月19日,省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顿领导小组来到榆林市,在当地商务、安检、公安等部门配合下,依法取缔了藏身停车场内的多个黑加油窝点。当天,榆林市商务局、榆阳区商务、安检、工商、公安等相关...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