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勤劳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

榆林日报 2017-12-07 08:27 大字

折埃彦与他的羊群

文图/本报记者 吴杰

“比贫困更可怕的事是什么?”“是贫困户‘穷怕了\’‘穷垮了\’,不管怎么帮扶,都不愿试,也不敢试。”这是一位扶贫干部给记者说的话。

然而,在栏杆堡镇,有几名自主脱贫的贫困户,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帮衬下,激发出了无穷的致富斗志,自强不息,为改变现状奋力拼搏,成为了脱贫攻坚路上的“先行军”。

郭秀斌:

“穷光棍”成了“高收入”户

53岁的郭秀斌是栏杆堡西寨村南沟组人,无儿无女,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没有手艺,又娶不到老婆,做什么都没有干劲,过一天算一天。”郭秀斌从心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然而,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使得老郭燃起致富梦。

“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有这样的家。”郭秀斌享受到了危房改造补贴,窑洞旧貌换新颜,家里亮堂堂、热乎乎,焕然一新。

“国家支持我,我自己也要使浑身力气往起爬。”

在党和政府产业扶贫政策的鼓舞和感召下,郭秀斌积极投身到产业扶贫中去。他通过畜牧引种项目和产业扶贫小额贷款,筹集到了5万元,购买山羊50只,羊子存栏达到了62只,增收3万元。加上他担任护林员、保洁员的几项收入合起来,原来的穷光棍居然变成了村里的高收入户。

李平:

苦难打不倒,一定要活出人样来

凌晨5点多起床,要伺候80岁的老父亲吃喝,要给羊子准备饲草,还要下地干活……这是栏杆堡镇李大庄村李大庄组贫困户李平大半年来的生活轨迹。因为家贫,媳妇早年和他离婚,他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除了要种几亩薄田外,还要照顾治疗瘫痪在床的80岁老父亲和患肾病综合征的儿子。

“别看我如今过得还不怎么起眼,和原来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和地下!”在李平的脸上,没有一丝沮丧和颓废。

在冬日落日余晖下,李平的房子格外亮堂,农用三轮车、农具、饲料等摆在硬化平展的院子里,井井有条。

“政府给我的补贴款,我都用来收拾房屋院落和发展致富产业了。”李平说,“政府帮衬我一把,我就能起好步致好富。”

今年,他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起好了步,发展短平快的产业。政府免费提供了肥料种植,李平种了15亩西瓜,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向煤矿销售24850斤西瓜,收入达到了19880元。

“脱贫致富还需长效产业。”李平说,他已经建起了羊圈,在政府给他送的10只羊子基础上,扩大养殖,贷了产业帮扶款4万元,加上自己筹措的一些钱,又买了60只羊,现在羊子存栏达到了80多只。

“大羊生小羊,有绒又有毛,两年就能见效益,脱贫不在话下。”李平走上了长效脱贫的路子。

折埃彦:

只要勤劳就能过上好日子

“等我的产业发展起来稳定了,也和别人一样,要进城陪娃娃念书。”11月23日,折埃彦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折埃彦是栏杆堡镇栏杆堡村人,由于女儿患重病,负担过重,拖垮了39岁的折埃彦和他的家庭。

“穷不怕,我有双手,还有一把子好苦力,再加上政府的帮助,一定能致富。”折埃彦掷地有声地说。

2014年,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努力拼搏,2015年实现了脱贫。

“今年,由于女儿的病情加重,只能待在家里一边种地,一边在镇子上打点零工,入不敷出,又返贫了。但是我相信,勤劳一定能让我过上富裕日子。”虽然贫困,但是折埃彦没有一丝的颓废。

今年,在脱贫政策的帮助下,他在全村带头发展养殖业,7月对接市产业办畜种引进工程,引进10只陕北白绒山羊。

“10只羊就是我的‘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才能有盈利。”

折埃彦积极学习扶贫政策,扩大养羊产业规模,申请了神木市产业办设施养殖项目,新建了圈舍210平方米,在农村商业银行办理产业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购买山羊71只,现存栏山羊达到81只。

“我今年可以增收4万多元,这个钱积攒着,明年再买些羊羔子。”折埃彦这样打算着。

“一时的贫穷不可怕,只要勤劳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这是折埃彦在脱贫路上悟出的真理。

新闻推荐

神木市打造五张国家级旅游名片 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水平

石峁遗址二郎山红碱淖高家堡杨家城“神木市境内有八大旅游资源,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依托这些资源,以神木市老城为中心,开发红碱淖、石峁遗址(高家堡)、杨家城、神府煤田、二郎山、滨河新区、晋陕大...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