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攻坚在行动系列报道3 企业点对点帮扶 六旬老汉成脱贫典型

华商报 2017-12-06 08:27 大字

在企业帮助下纳林采当村设立了医务室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摄

今年60岁的神木市中鸡镇纳林采当村兰在和,曾经仅凭为数不多的种植收入维持家用,后因“缺技术”被列为贫困户。去年以来,经过企业帮扶,兰在和成为村里脱贫典型。

六旬老汉通过企业帮扶脱贫

兰在和的妻子和儿子精神有些问题,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因“缺技术”的原因,长年仅凭为数不多的种植收入维持家用,且居住着砖木混合的危房,被列为贫困户。

在纳林采当村,有29户贫困户,陕西恒源集团公司在***的基础上重点帮扶这些贫困户脱贫致富,依据个人具体情况,通过危房改造、养殖种植、提供就业岗位等多种措施增加其经济来源,逐渐帮扶、引导重点贫困户走向脱贫的道路。在了解了兰在和的情况后,恒源集团帮助其修建起居住总面积超150平方米的楼板房四间,让其一家住进了崭新明亮的新家,并且还为其免费提供20只羊,扩大了他的养殖规模。

去年9月,兰在和开始在农丰农业公司打工,每月工资3900元,同时村里还为他争取了护林员工作,每月工资1000元。兰在和是通过企业帮扶,生活改善最为明显的贫困户。

11月21日,华商报记者在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公司见到正在喂养牛的兰在和,他告诉华商报记者:“要是没有恒源集团,我和儿子这辈子都修不起新房,到现在还要住那两间危房。我很感谢他们,让我们多了挣钱的机会,还让我们提早住进了新房。”

据统计,截至目前,恒源集团共为纳林采当村贫困户赠送山羊380只;先后两次给14户贫困户捐赠扶贫资金29万元;陆续出资为贫困户新建改造房屋、新修羊舍,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滴灌”。

企业带动村民种植养殖

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纳林采当村位于中鸡镇西南端,距中鸡镇政府20公里,是全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全镇唯一的贫困村,村民居住分散,布置凌乱,村庄沙丘包围,四季尘土飞扬,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基本上靠天吃饭,年轻劳力多数外出务工,大部分耕地撂荒,是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年青劳动力、无增收来源的“四无”贫困村。

纳林采当村总面积88平方公里,有耕地6893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养殖为主,羊存栏8000多只,多为小规模家庭养殖,规模100只羊以上的养殖户有20户,属于典型的纯农业乡村。

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493户1623人,其中在家326户652人,外出971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99人,其中2017年在册贫困户18户42人(2016年未脱贫11户23人,新增贫困户7户19人),贫困户中低保户10户23人,五保户1户1人,孤儿1户2人。

2017年,经中鸡镇党委、政府,第一书记和村支书与恒源集团积极主动对接后,为纳林采当村15户贫困户、11户低收入家庭给予大力扶持,给予李仙飞等3户教育扶持资金1.5万元,龚治和等10户大病救助5.5万元,何明维等3户房屋修缮1.5万元,为尚翠花等4户新修鸡舍4个、发放鸡240只,给予兰在和等6户羊120只,并承诺山羊肉按照32元/斤、绵羊肉26元/斤的价格回收。

在企业帮助下,纳林采当村还建设了敬老院和村医务室。

在扶贫过程中“输血”与“造血”并举,坚持既要“见效快”又要“利长远”。为兰在和等4户提供就业岗位(3900元/月),计划为兰在和、李旭则、尚翠花修建5个大棚种植葡萄,葡萄成熟后按市场价回购。除帮扶贫困户和脱贫户外,恒源集团还鼓励村民发展饲草种植,带动100多户村民发展起了饲草种植、畜牧养殖业,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新闻推荐

测试十九大知识 增强工作责任感 ——榆林市各地各部门举办十九大知识测试

本报通讯员张艳飞报道近日,佳县气象局积极组织全体党员、职工参加党的十九大知识测试活动。在学习和答题过程中,加深了职工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提升了对国家政绩和最新为民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了解和...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