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二康”

榆林日报 2021-10-15 09:54 大字

三等奖贺永军

在过去几十年记忆里,提起“二康”这两个字,一定会让很多陕北人心底油然生出一种深深的敬意。

“二康”是榆林市第一医院的前身“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的简称,但是在很多陕北人的心目中,却是一个超越地域和时代范畴的社会文化符号。

记得我小时候,生活在清涧县下廿里铺镇的一个村子里,邻家有一个年龄稍大的男孩子,名字就叫“二康”。那时候,心里一直困惑不解,这个家里头排行老大的男孩子,怎么会莫名其妙地取名叫做“二康”?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出生不久,生了一场大病,生命垂危之际,就从那时候医疗条件比较差的县医院转到“二康”才被抢救过来,大人们为了表达对“二康医院”的感激之情,就直接给他改名叫“二康”。

记忆中的“二康”,就是一个传奇所在。特别是在听大人们议论的时候,似乎更被添加上一层神秘色彩。如果有人伤病严重,说“送到二康去了”,大家便会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意味着病人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二康”也俨然成为人们心中佑护生命健康的精神寄托和希望之地。正因如此,有时候大人小孩会在一起争论起“二康”这个名字的来由。有的说,是因为这个医院有两个姓康的医生,医术高明,能够起死回生,一个叫“大康”、一个叫“小康”,合称“二康”;还有人说,是因为不论病情多严重的病人,只要到了这个医院,就会被治愈,重返健康,大家就把医院叫做“二康”。

那时候,“二康”所在的绥德虽然被称作“旱码头”,但是周边地区都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特别是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二康”被添加上各种猜想和传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二康”在广大陕北群众中,就是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一种精神、一个品牌、一个印记,并且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扎下根来。

时光荏苒,几十年时间过去,昔日的“二康”——榆林市第一医院,1951年创建于宝鸡的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1970年为支援陕北老区建设,整体迁址绥德,再到主院区搬设榆林,创建为陕北地区第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先后成为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非直属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其作为陕北地区医疗技术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陕晋宁蒙接壤地区危急重症抢救和技术指导任务,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带动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陕北医院的一面旗帜”。

前不久,我所在的清涧县人民医院组织人员赴榆林市第一医院观摩学习。据介绍,今天的“二康”开拓创新,全力推行“一院两区”协调发展战略,实行文化、资源、体制、目标的四统一管理,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二康”特色文化传统,按照国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全面、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设涵盖10余个县级医院、100余所社区医院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已成为陕晋宁蒙接壤区域设置诊疗科目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扎根陕北五十余载的“二康”,已经有了与过去年代不可同日而语的巨大变化,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唯一不变的,是“二康”精神、“二康”品牌,还有“二康人”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初心,在陕北大地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永远的“二康”,永远的时代记忆!

新闻推荐

“小桔灯”爱心助学

本报讯(通讯员刘芳芳)清涧县折家坪镇中心小学位于清涧县折家坪镇,是清涧县最大的镇办完全小学,包含小学和幼儿园,共有296名学...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